人們在藝術活動中,對事物的特徵、本質、意義,不經過邏輯推理和分析而直接的感受和領悟。藝術直覺是感覺與思考、感性與理性、形象與概念熔於一爐的特殊產物,同時具有對被反映事物外在特徵的直接感受和對其內在本質的直接領悟兩種特殊功能。藝術直覺的直接性是理性認識成果直接作用於感受活動的結果,是一種特殊的理性洞察。直覺活動具有理性普遍性。

  藝術直覺在表現形態上是感性的、不自覺的、非邏輯和超功利的,而在本質內涵上又常常與理性認識、邏輯思思維的正確結果等價,同審美主體一定的功利目的有內在聯系。

  藝術直覺看似先天的本能,實際是後天的再造。直覺有賴於主體的知識和經驗,它的產生離不開藝術主體平時積淀經驗、知識的表現。藝術傢之所以能憑借藝術直覺進行藝術創作與欣賞,是因為有長期實踐中積累的生活、思想和情感的經驗為內在依據。兒童的直覺力強但水平不夠高,主要是受知識、經驗的局限。一個知識和經驗豐富的人,在藝術實踐中容易做到觸類旁通,獲得更深刻的意義領悟。藝術直覺省略瞭推理過程不等於根本不要推理過程,相反,直接認知和洞察事物不但要依據過去積累的一切知識和經驗,而且這些知識與經驗還要爛熟於胸,並曾經過反復多次的嚴謹推理、判斷和使用。隻有這樣,當某一藝術客體初次呈現在面前時,才能從整體上迅速洞察並一躍而抓住其背後隱藏的奧秘。

  藝術直覺與科學直覺構成兩類基本的直覺心理活動,它們各自所依據的知識背景、認識任務,把握世界的方式以及最後成果的表現形式,都屬於兩個不同的領域。科學傢的思維方式盡管有形象思維的參與,但主要是運用抽象思維,用概念、判斷、推理等抽象形式來揭示事物的本質。一種科學思想越深刻,就越簡化、抽象化、公式化。而藝術直覺的過程始終保持著事物形象的具體可感性,保持著事物個性的豐富性。科學研究的對象是客觀事物的本質規律,科學直覺主要表現為科學傢對某一事物的性狀、某一概念的表述的頓悟。在科學認知活動中,雖然也伴有科學傢的主觀情感態度,但是為瞭盡可能客觀地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他們總是盡可能地排除個人情感的影響。藝術實踐的主要對象是人以及與人有關的事物。不同時代、社會的人的情感狀態,各種事物與人的情感關系,藝術傢的情感態度,成為藝術直覺不可或缺的因素。在藝術直覺中,情感判斷往往起到決定的作用。依靠情感體驗功能,非自覺的藝術直覺可以走在自覺的理性認識之前。人的情感體驗不僅發生在感性認識階段,而且發生在理性認識階段。在感性認識階段,人雖然沒有理解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但客觀事物給人的利害,卻造成瞭人的情感傾向性。進步的藝術傢,當他具有與先進階級和人民群眾一致的情感傾向後,他對事物的情感判斷,就有可能走在理性認識的前面。結果就產生瞭這樣的情形:藝術傢雖然對某一社會現象還沒有本質的認識,還處於一種非自覺狀態,但他憑情感傾向性作出的直覺判斷卻在客觀上反映瞭事物的本質特征和社會意義,達到瞭與自覺的理性認識同等的深度。因而藝術傢可以借助敏銳的形象感受力和進步的情感傾向性走在自覺認識、理性判斷的前面。

  在藝術活動中,藝術直覺發揮瞭極大的作用,具有突出的審美功能。藝術直覺是藝術發現,這就為藝術傢準備瞭材料,奠定瞭藝術創造的基礎。藝術直覺有助於尋求到藝術形象與其他事物或藝術形象與藝術形象間的聯系,將藝術形象組合成一個整體。藝術構思不是按照抽象思維的邏輯向前發展的,而是呈現出跳躍性。藝術傢在對材料進行組織時常常利用直覺的啟示,因為藝術直覺雖然具有理性的內容,但不是簡單的判斷和推理而是詩意的觸發。這種觸發不但能為藝術傢的形象思維提供材料,而且能推動這種思維的深化。藝術傢憑借藝術直覺能力,會突然發現在某事物、現象背後隱含令人深省的內蘊,或喚起一系列藝術意念,從而迅速構建出一部作品。這一內蘊是他所獨見,而別人毫無察覺的。L.N.托爾斯泰聽瞭“托尼的故事”後,馬上從中領悟到一種不同尋常的意義。H.de巴爾紮克談到,有時對一個細節、一個字的洞察可以喚起一整套意念,從這些意念的滋長中又可誕生顯露匕首的悲劇、風趣橫溢的喜劇。藝術直覺能從個別現象推斷出事物本質,從過去習以為常的現象中發現新的含義,能將已有的普通事物綜合組成前所未有的新事物,進而走向創造。

  藝術直覺的作用是有限度的。它雖然超出瞭感性的水平,蘊涵著理性的積淀,但並未達到理性的高度,缺乏思維的明確性,因此不能代替理性在創作中的指導、制約作用。同時,藝術直覺隻是在創作的某些局部環節起作用,而且這些作用必須與其他認識與心理功能結合在一起才能發生。因此,藝術直覺在藝術活動中不具有整體性、全局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