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金、銀、銅、鎳、鉑為坯體,施搪瓷釉而得的搪瓷製品。又稱琺瑯。屬藝術品。藝術搪瓷源於西元前13~前11世紀美錫尼金屬工藝品的琺瑯裝飾。11~15世紀陸續發展瞭剔花琺瑯、浮雕琺瑯、畫琺瑯、透光琺瑯等。很多金屬製品,如兵器、馬飾以及中國宮廷中桌椅、床榻、掛屏等,都用琺瑯裝飾。藝術搪瓷按製作方法分為嵌絲琺瑯、剔花琺瑯、浮雕琺瑯、畫琺瑯和透光琺瑯。

  嵌絲琺瑯< 將金屬扁絲彎曲成圖案,焊在金屬坯件表面,形成紋樣空穴,填入彩釉,烘幹、燒成、磨光而成,是最早的藝術搪瓷制品。明景泰年間在銅胎上施藍色釉制得的琺瑯制品,亦屬嵌絲琺瑯,世稱景泰藍。

  剔花琺瑯 又稱凹凸琺瑯。在金屬坯體表面鏨刻成凹坑,留出凸露金屬絲,再填琺瑯釉於凹坑內,經燒成、磨光而成。

  浮雕琺瑯 在金屬坯表面雕刻出層次高低的淺浮雕,以透明或半透明琺瑯釉填平,燒成後形成不同厚薄釉層,顯現浮雕圖案。中國在銀坯上施琺瑯釉,所得制品稱銀藍。

  畫琺瑯 在金屬坯上先塗燒淺色釉,再用白色釉勾畫出輪廓線,然後著上彩釉,烘幹後再塗燒另一色釉(防止串色)而成。中國廣東在17世紀末引入畫琺瑯。

  透光琺瑯 又稱鏤空琺瑯。將金屬扁絲焊接成框格,或在金屬坯件上鏤空穿透,置坯件於托片(如雲母、銅片)上,在空格處填入釉料,燒成後除去托片,磨光,即產生彩色玻璃窗的效果。14世紀始於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