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發展過程由具體的藝術活動,如藝術傢的創作、作品的流傳、欣賞者的鑒賞等構成;又指以藝術發展的客觀過程為基礎撰寫的藝術史,以文本形式出現。內容包括藝術的產生、種類、創作方法、形式、風格,各個歷史時期藝術發展的風貌,藝術思潮和藝術流派的產生和流變,藝術傢及其作品的評介,對這些內容的歷史,辯證的分析和評價等。藝術史的撰寫有分類合編體、藝術傢紀傳體、作品評論體、史話體、編年體、表解體、目錄體,以及按藝術批評模式,如進化史模式、精神史模式、接受史模式、形式主義模式式、結構主義模式等文體形式。

  藝術史的存在具有兩重性。首先,藝術史存在於過去的時空之中,也就是它的客觀的、原初的存在,盡管它已消失在歷史的日益增厚的層累之中,但在書籍、文物、人類的生活與思維方式以及民族的文化–心理結構中仍然留存著過去的足跡。其次,真實的藝術史依賴於藝術史傢們對這些存留物的理解來復現。

  描述和評價歷史的依據是史實。描述和評價藝術史的依據主要是歷史上留傳下來的藝術品。歷代藝術理論傢、評論傢、鑒賞傢、藝術傢的論著等,也是研究藝術史的重要資料。較之一般的歷史,藝術史的描述與評價具有更多的主體個性色彩。對歷史的描述與評價,不是完全被動地記錄,而是有著主體參與因素。任何用語言重新描述的歷史,都不再是純客觀的歷史,必然打下主體個性的烙印,藝術史尤其如此。在可供主體闡釋的各種對象中,藝術是具有最大闡釋自由度的對象,它給主體提供瞭最大的補充和思考的空間。藝術史研究的是特定時代的藝術情感內容、審美意境和風格等,為研究者提供瞭發揮學術個性的廣闊天地。

  藝術史研究的對象是歷史文化,但藝術史研究的性質屬於當代文化范疇,它是當代人用當代的文化眼光去對藝術的歷史進行闡釋,是用當代人理解的歷史觀、審美觀、藝術觀去審視歷史上的藝術對象。因而具有當代性。

  藝術史對當代藝術創作、欣賞、研究具有很大的影響、借鑒意義。幾乎所有藝術傢都受到歷史上某些藝術大師的傑作和風格的影響;藝術史的學習,藝術史名作的欣賞,對提高審美鑒賞能力大有裨益;藝術史上的經驗、教訓,成為當代藝術發展的重要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