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紀初至20世紀初統治蘇門答臘北部地方的伊斯蘭王國。又譯啞齊。由亞齊人建立。首都哥打拉夜(今班達亞齊)。亞齊人屬馬來人種,中世紀建早期封建王國,受印度文明影響。約出現於1205年,15世紀走向興盛。15~16世紀逐漸統一蘇門答臘北部,並先後征服藍無裏、達約、比迪、須文達那、巴賽蘇丹國,國勢漸強。1511年,葡萄牙人佔領麻六甲港後,許多穆斯林商人轉移到亞齊。各國商船也被迫改變航航線,沿蘇門答臘西岸經巽他海峽進入印尼。位於航線北端的亞齊王國的商業貿易日益繁榮。蘇丹 阿裡·穆哈亞特·沙統治時期(約1514~1530),亞齊進一步向外擴張,控制瞭蘇門答臘的胡椒和黃金產地。1524年,聯合附近小國的力量,把葡萄牙人趕出巴迪爾和巴賽的據點。同年擊敗葡萄牙艦隊。後以蘇門答臘北部為基地建立瞭大亞齊王國,並與爪哇的萬丹等國建立友好關系,控制瞭巽他海峽,使葡屬馬六甲的海上貿易活動受到遏制。1547年亞齊對葡萄牙殖民者發動強大攻勢,幾乎攻占馬六甲。亞齊的崛起改變瞭馬六甲海峽地區的形勢。為爭奪海上霸權和商業利益,亞齊、柔佛和占據馬六甲的葡萄牙人之間進行瞭長達百年的“三角戰爭”。亞齊同葡萄牙殖民者的鬥爭一直持續到1575年。1564年亞齊進攻柔佛王國,攻占其都城。蘇丹伊斯坎達爾·慕達在位期間(1607~1636),國勢鼎盛,版圖達到蘇門答臘東西兩岸,從米南加保至西亞克,並征服馬來半島的彭亨、吉打、霹靂和柔佛的土地,奪得半島上的黃金和錫礦產地。亞齊繼馬六甲之後成為東南亞伊斯蘭教研究與傳播中心之一,曾出版不少伊斯蘭宗教、歷史和馬來文學著作,並成為東南亞地區的穆斯林前往麥加聖地朝覲的起程地。1629年進攻馬六甲,但為葡萄牙、柔佛和北大年的聯合艦隊擊敗。1641年荷蘭占領馬六甲後,亞齊勢力日衰,屬地紛紛擺脫其控制。到1675年,其領土僅限於蘇門答臘北部。17世紀末,亞齊對胡椒貿易的控制被荷蘭打破。18世紀,中央政權衰落,各地分裂割據,蘇丹僅控制亞齊平原地區。19世紀王國分為三大部落,下轄若幹村落,實行分封制,封建貴族壓迫剝削農民和奴隸。19世紀70年代後成為英、美、荷等西方國傢爭奪的對象。1851年與奧斯曼帝國簽訂友好條約,規定亞齊一旦受到外來侵略,奧斯曼土耳其將給予援助。1871年英、荷妥協,締結《蘇門答臘條約》,荷蘭承認英國在荷屬東印度群島有平等貿易的特權,英國則認可荷蘭有權在蘇門答臘“自由行動”。1873年3月,荷蘭發動征服亞齊王國的殖民戰爭,史稱“ 亞齊戰爭 ”。1903年亞齊蘇丹被俘,大規模抗荷戰鬥停止,荷蘭殖民者宣佈亞齊主權歸屬荷蘭。翌年抗荷遊擊戰爭重又興起,分散的反抗鬥爭延續至19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