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中紅細胞增多的現象。判斷標準為離心後尿沉渣顯微鏡檢查每高倍視野下紅細胞超過3個(見尿分析)。尿色正常的血尿為鏡下血尿;尿色發紅或呈深醬油色(後者多見於酸性尿時)的血尿為肉眼血尿。1升尿中含1毫升血的紅細胞即可呈肉眼血尿。

  分類 血尿可據其來源分為腎小球源血尿(由腎小球腎炎等內科疾病引起的血尿)及非腎小球源血尿(由尿路結石、腫瘤、結核、外傷等泌尿外科疾病導致的血尿)。在病人就診之初就能將這兩大類血尿區分十分重要,因為兩者檢查手段不同,盡早區分將能避免許多盲目檢查,從而節省病人開支並減少痛苦。

  內科腎小球源血尿與泌尿外科非腎小球源血尿發生機制不同。腎小球源血尿是炎癥介質損傷腎小球基底膜,致其斷裂,毛細血管內紅細胞從裂孔漏出引起,故止血藥治療無效。非腎小球源血尿是由尿路血管受損致成(如結石損傷、腫瘤侵犯等),出血能被機體止血機制(小血管反射性收縮,血小板黏附聚集形成白血栓,激活凝血因子形成凝血塊)止住,止血藥治療有一定效果。

  鑒別 當病人出現肉眼血尿時可據臨床表現初步鑒別。一般而言,泌尿外科疾病的肉眼血尿有如下特點:①血尿伴隨血絲、血塊。若血塊呈蚯蚓狀,並伴有腰痛,說明血塊來自上尿路;②血尿可為初血尿(排尿開始時出現血尿,而後尿液漸變清,病變多在尿道)或終末血尿(排尿終瞭時出現血尿,病變多在膀胱頸或膀胱三角區),當然也可為全程血尿;③血尿呈間歇性,變化大(排幾次肉眼血尿後尿液漸變清,其後鏡下血尿也消失,並可如此反復);④可伴泌尿系結石、腫瘤、結核或外傷的其他表現。血尿可以同時伴隨疼痛,如膀胱炎的尿痛和上尿路梗阻時的腎絞痛。不過泌尿系腫瘤的特點卻是無痛血尿,最常見於膀胱腫瘤。內科腎小球疾病的肉眼血尿卻與上述不同,為無痛性全程血尿,不伴血絲、血塊,顯微鏡下血尿不易消失,可伴大量蛋白尿、水腫及高血壓等表現。

  區分這兩大類血尿,尤其僅鏡下血尿時,還能進行如下兩項化驗幫助鑒別:①尿紅細胞形態檢查。最好用相差顯微鏡進行檢查,但是無條件時普通光學顯微鏡也可替代。須留病人新鮮尿(必須在留尿後半小時內檢查)離心後用沉渣鏡檢。檢查結果若為變形紅細胞性血尿(紅細胞大小不等,呈現多種形態)則提示血尿為腎小球源;若為均一紅細胞性血尿(紅細胞大小均一,形態基本正常),則提示血尿為非腎小球源。②尿紅細胞容積分佈曲線檢查。留取病人新鮮尿,應用微粒容積自動分析儀檢查尿中紅細胞容積並做出容積分佈曲線檢查。結果如為非對稱分佈曲線,且峰值上紅細胞容積變小,則提示血尿為腎小球源性;如為對稱性分佈曲線,且峰值上紅細胞容積略變大,則提示血尿為非腎小球源性。僅輕度鏡下血尿時,前一檢查較準;而肉眼血尿時,後一檢查更佳。如能將兩項檢查同時進行,則試驗的可靠性及敏感性都會更高。

  在初步區分上述兩類血尿後,就應據情進行不同檢查以求明確病因。如為腎小球源血尿,則應進行腎功能(腎小球及腎小管功能)、血生化、免疫學等內科方面化驗,必要時作腎穿刺病理檢查;如為非腎小球源血尿,則應作膀胱鏡、靜脈或逆行腎盂造影、CT或磁共振等泌尿外科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