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起於英國並影響歐美各國的國際化設計運動。又稱 工藝美術運動 。1851年在英國倫敦舉辦的“萬國博覽會”被視為藝術與手工藝運動的濫觴。一些藝術傢對歐洲工藝美術製品品質明顯下降提出瞭尖銳批評和改革意見,其中尤其以J. 羅斯金的批判思想最為重要。他提出藝術創造應回到自然中去,並對中世紀的哥特式藝術倍加讚賞。這些思想極大地影響瞭運動的代表人人物W. 莫裡斯。

《喬叟詩集》插圖(W.莫裡斯設計)

  莫裡斯的設計涉及許多領域,包括平面設計、室內設計和紡織品設計等。1859年,莫裡斯在倫敦郊外建起瞭著名的“紅色之傢”。此建築和室內裝飾、傢具的設計均由莫裡斯及其朋友F.韋伯等人完成。這個“紅色之傢”被看作是藝術與手工藝運動興起的標志。1861年,莫裡斯率領一群志同道合的藝術傢組織瞭“莫裡斯公司”,提倡新產品的設計應以中世紀的設計形式為典范,並堅持采用手工制作方式,排除機械生產的可能性。他們生產的壁紙、印花織物、窗簾佈和傢具等流行一時。莫裡斯的理論與實踐在英國產生很大影響,許多年輕的設計師和建築師在其思想和推動下大膽進行設計的革新,從而掀起瞭一場頗具聲勢的設計高潮。1888年,莫裡斯集中瞭一批當時傑出的工藝設計師和建築師,組織成立瞭“藝術與工藝展覽協會”,並開始定期舉辦國際展覽會,這對於傳播藝術與手工藝運動的藝術精神起到重要作用。與此同時,一批設計行會組織也在英國紛紛建立,其中比較有影響的有:1882年由A.麥克默多組建的“世紀行會”,1888年由C.R.阿什比組建的“手工藝行會”等。這場運動深刻地反映出莫裡斯的一系列主張:強調藝術傢和工程師力量的結合,強調手工操作技能,反對機械生產,宣揚中世紀藝術形式的價值,提倡設計傢應該到工場裡去實驗學習等。運動中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國的C.F.A.沃賽、麥克默多、阿什比,美國的G.斯蒂克利等。

  藝術與手工藝運動在世界設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運動對於精致而合理化的設計追求、對於民族的和手工業的設計生產方式的推崇至今仍有一定的意義。但是,運動本身也存在著一些根本性的問題。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對機械生產的否定。同時,手工生產數量的局限也直接造成瞭藝術與手工藝運動影響面的狹小,盡管它對於整個設計界的震動是巨大的,但在社會上的影響卻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