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影戲品種。出現於宋代。以羊皮雕刻影偶。至今仍留存在浙江。宋代無名氏《百寶總珍》“影戲”條雲:“大小影戲分數等,水晶羊皮五彩裝。”宋代羊皮影戲的雕刻技術已達很高水準。《武林舊事》卷六“小經紀”條列有“鏇影戲”一項,可見南宋臨安(今杭州)雕刻影戲已成為專門行業。治皮是刻制羊皮影的第一道工序。既稱水晶羊皮可以想見刮制羊皮的工藝已達相當水準。像水晶一般透明才能剔透鏤刻,以線條表現人物的忠奸妍媸:“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醜形,蓋亦寓褒貶於其間耳。”(《夢粱錄錄》)羊皮影戲有素色與彩繪兩種,北宋早期多為素色,至南宋漸興彩繪。明清以來以杭州為中心的浙江各地影戲,以羊皮彩繪,吸收戲曲臉譜和服飾成果,五彩斑斕,成為一種富有地方色彩的影戲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