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詩人。號末堂。生於全羅北道高敞。中央佛教專科學校肄業。1936年在《東亞日報》新春文藝上發表詩歌《壁》,從此登上文壇。同年創辦同人雜誌《詩人的囑託》,正式開始創作活動。1938年出版第一部詩集《花蛇集》,以惡魔般的、原色性的詩風,引起文壇註目。朝鮮光復後出版第二部詩集《歸蜀途》。從此以後,他的思想從初期的惡魔主義擺脫出來,接近東方的思想,以深刻的情緒和精練的詩風,吟詠民族情操操和旋律。從《新羅抄》開始,把以佛教思想為基調的新羅故事作為素材,追求永恒主義理念和禪的世界,從而和柳致環一起被稱為“生命派”詩人。他的思想基調是永生主義,文化思潮上的背景是浪漫主義,藝術觀是審美主義。創作《新羅抄》以後,出版詩集《冬天》,更加深化瞭佛教世界。《在菊花旁邊》是一篇頗有影響力的作品,被評為能夠代表韓國詩歌藝術成就的作品,至今仍廣為傳誦。1972年出版《徐廷柱文學全集》共5卷,還有世界紀行詩集《像往西走的月亮一樣》。曾獲自由文學獎、5.16文學獎本獎、韓國藝術院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