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先驅。字生元,號雪邨。生於江蘇無錫,卒於上海。徐壽早習舉業,後以無裨實用而改學製造工藝和西方近代自然科學。他心靈手巧,勤奮好學。1861年,曾國藩以“研精器數,博涉多通”奏聘徐壽入軍中幕府。1862年與華蘅芳等人創建安慶內軍械所。1863年,研製成中國第一臺蒸汽機。1865年,徐壽與次子徐建寅等建立金陵軍械所並製成中國第一艘江輪“黃鵠”號

  1866年,徐壽調入上海江南制造局,任委員、提調等職,總理局務,主管科技工作。在江南制造局致力研制成各式機器兵船、槍炮、彈藥、硫酸等。1868年,徐壽在江南制造局倡建翻譯館。在館譯書17年,與英國教士傅蘭雅等合譯西方科技書20多部,發表專論10篇,約290多萬字,內容涉及化學、物理、數學、醫學、礦學、汽機、兵學、工藝、律呂等,引進瞭大量先進科技知識,推動瞭西學東漸新高潮和科技近代化。譯著中以工藝書最多,化學譯著最為有名,如《化學鑒原》和《化學鑒原補編》(無機化學)、《化學鑒原續編》(有機化學)、《化學考質》(定性分析化學)、《化學求數》(定量分析化學)、《物體遇熱改易記》(物理化學部分內容)等,將西方近代化學引入中國。這批譯著的原作,大多是西方當代名人名著,內容新,流傳廣,實用性強,流行三四十年,促進瞭中國社會近代化運動。

  徐壽首創化學元素漢譯名原則和創譯的36個元素漢譯名,沿用至今,影響深遠,為中國近代化學的發展,打下基礎。被譽為中國近代化學的先驅和奠基人。

  1874年,徐壽和傅蘭雅等在上海創建中國第一所專門培養科技人才的格致書院。徐壽任華董,主持院務兼主講習,培養中國首批科技人才,開創中國科技教育的先河。徐壽積極支持中國第一份科技專刊《格致匯編》(傅蘭雅輯),為該刊作序,撰稿,解答讀者問,普及科技知識。

  徐壽自幼熱愛樂器制造工藝,並研究聲學原理。他用現代科學矯正瞭一項古老的聲學定律的論文《考證律呂說》,發表於1880年《格致匯編》第三年七卷。1881年3月10日,此文以《聲學在中國》為題,在英國著名《自然》雜志刊出。編者贊揚徐壽“用簡單的實驗手段”,獲得瞭“非常出奇”的成果。徐壽論文的刊出,開創中國學者在西方雜志上發表論文的先例。

  徐壽非常重視科學實驗,他和三子徐華封(1858~1928,字祝三,是開拓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實業傢)在上海龍華路故居,建立中國罕見的傢庭實驗室,不惜重金,購置大量儀器、設備,提倡理論聯系實際的新學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