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重要政黨之一。前身是1930年D.本–古裏安創建的巴勒斯坦工人黨。1968年1月由巴勒斯坦工人黨、工人聯合黨和以色列工人黨(簡稱拉菲)合併而成。自1948年5月以色列建國到1977年,一直處於執政地位。1977年大選失利後,成為反對黨。1984和1988年兩度與利庫德集團合作,組成全國聯合政府。1992年Y.拉賓當選工黨領袖,取得1992年大選的勝利,恢復執政黨地位。1995年拉賓遇刺身亡後,工黨勢力和影響趨弱。1999年,,工黨雖在以色列第二次總理直選中獲勝,巴拉克出任總理,但因中東和談受挫,巴拉克被迫於2000年辭去總理職務。2005年初,佩雷茨率領工黨加入沙龍總理領導的聯合政府,但佩雷茨在年底當選為工黨領袖後即退出政府,致使第16屆議會提前解散。2006年,工黨與前進黨聯合執政,佩雷茨任國防部長。2007年,巴拉克當選為工黨領袖,接替佩雷茨。

  工黨的最高權力機構是代表大會。中央委員會為黨代會閉幕期間的最高領導機構,由1 300人組成。黨的執行機關為領導局,由110人組成。約有黨員30萬人(1987)。1996年4月,工黨第5次代表大會特別會議通過的新黨綱主張:推行和平與安全政策,歸還部分被占領土,結束阿以沖突,力爭與阿拉伯國傢建立和平關系;實行“民主社會主義”,強調民主和人民廣泛參與原則,建立以猶太人為主、全體公民平等的民主國傢;實行私人經濟和合作經濟為基礎的混合型經濟,以實現“經濟獨立、經濟增長和充分就業”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