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元素,元素符號Ar,原子序數18,原子量39.948,屬週期系零族元素,稀有氣體。

  發現 早在1785年,H.卡文迪什在研究空氣組成時,就曾發現空氣中除含有氮、氧、二氧化碳等氣體外,還有含量不超過1/120的少量氣體。但這個現象並沒有引起化學傢們應有的重視。直到100多年後,英國物理學傢瑞利與化學傢W.拉姆齊合作,於1894年在研究氮氣時發現瞭氬,這是在地球上發現的第一種稀有氣體。命名為argon,希臘文“懶惰”之意。

  存在 氬在地球大氣中的含量為0.934%(體積),是地球上豐度最大、工業上最常用的稀有氣體。地球上的大部分氬是地球形成時產生的,是由於含鉀礦物中的稀有天然放射性同位素鉀−40經β衰變而產生的,並從巖石中慢慢逸入大氣,這個過程現在還在進行著。地球上天然存在的氬為3種穩定同位素的混合物,它們的體積比為氬–36(0.34 %)、氬–38(0.06 %)和氬–40(99.60 %)。

  物理性質 氬在通常條件下為無色、無臭、無味的氣體,熔點-189.2℃,沸點-185.7℃,氣體密度1.784克/升(0℃,100千帕),臨界溫度−119.85℃,臨界壓力4 894千帕,在水中的溶解度為33.6厘米3/分米3。氬氣在−185.8℃凝結成無色液體,在−189.4℃成為固態結晶。在溫度高於−122.3℃時,加壓不能使氬氣液化,在此溫度至少需要4 800千帕壓力才能使其液化。

  化學性質 氬原子的電子組態為(Ne)3s23p6,價電子層中有8個電子,因此氬原子極其穩定,化學上顯惰性,氬原子互相間不能結合,也不與任何其他元素原子化合。氬原子能機械地包封於其他物質分子間的籠形空穴中,如在冰、有機化合物(對苯二酚、苯酚、氫醌晶體)或小分子(O2SO2H2S、CH3CN、CH3OH)中,這些一般稱為氬的籠形包合物。在這些包合物中,雖然氣體被捕集瞭,但它們並沒有成鍵,當這種包合物溶解時,氣體就逃逸出來。

  制備 氬以液態空氣分餾法大規模分離制備。

  應用 氬用於充氣的電燈泡、電子管和蓋革–彌勒放射性計數器。在鋁、鉭和不銹鋼等金屬電弧焊,鈦、鋯和鈾等金屬生產、加工,以及矽和鍺等半導體晶體生長過程中,廣泛使用氬作為惰性保護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