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綱一個已絕滅的目。中生代末—新生代初在亞洲輻射發展的一個哺乳動物類群。Anagale曾譯為安格勒獸,原意為“高等的食蟲哺乳動物”。建此屬名時,認為它和樹鼩的關係很近,而樹鼩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低等靈長類或很接近靈長類的食蟲類。一塊新的Anagale標本證明,它既不是靈長類,也不是食蟲類,而是“分類位置未定者”。後來才認識到,白堊紀後期至古近紀初期,亞洲洲大陸東以白令海峽,西以土爾蓋海峽,分別與北美和歐洲相隔,處於相對隔離狀態。發展瞭一群本地區特有的哺乳動物,它們在分類上組成哺乳動物的一個新的目──Anagalida,這樣,Anagale就不是原先含義的“高等的食蟲哺乳動物”,而是亞洲特有的這類哺乳動物的最先被發現的一名代表,中國古生物學傢按照新的認識,創用瞭一個新的漢字“亹”(音yà),將Anagalida譯為“亹獸目”。

  這個“目”的動物體型都比較小,主要特征是:①後部的前臼齒早期即已臼齒化;②下臼齒的三角座前後壓縮,下前尖緊附下後尖,有時二者並立;③頰齒有單側高冠傾向,即上牙的舌側齒冠高,唇側低;下牙的唇側齒冠高,舌側低;④齒冠咀嚼面的釉質層薄,稍磨即逝;⑤骨骼,特別是肢骨,有幾分像兔;⑥有一類(寬臼獸科)的主門齒增大,平臥,終生生長,側門齒及犬齒退化或消失。

  目前歸入亹獸目的有4個科:①重褶齒蝟科(Zalambdalestidae);②假古蝟科(Pseudictopidae);③亹獸科(Anagalidae);④寬臼獸科(Eurymylidae)。也有不少學者認為寬臼獸科與其他3科差異太大,它本身應是1個“目”,他們名之為混齒目(Mixodontia)。

  重褶齒蝟科是中生代的哺乳動物,化石僅發現於蒙古國的上白堊統。

  假古蝟科生活的時代是古新世和早始新世,中國內蒙古、新疆、安徽、廣東、江西都發現過它的化石。它的行走方式很像現代的兔。

  亹獸科延續的時代較長,可能殘存到早漸新世,但其繁盛期是古新世。分佈地區和假古蝟科相同。

  寬臼齒獸科隻發現於蒙古國和中國長江以北地區。生存時代也是古新世和早始新世。嚙齒目和兔形目很可能起源於這類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