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於20世紀50年代興建的第一座高水頭、跨流域開發的梯級水電站。位於雲南省會澤縣境內。總計裝機容量32.15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16億千瓦·時,分四級開發。以禮河為金沙江的一條支流,天然水面落差2 000米。在水槽子壩址處的多年平均流量為19.3米3/秒。以禮河自水槽子以下的下遊河段與金沙江的流向近乎平行,距離較近,但以禮河的河床高程比金沙江約高1 380米,因此自水槽子處採用跨流域引水開發方式。以禮河梯級水電站由毛傢村、水槽子子、鹽水溝及小江等4個水電站組成。毛傢村水電站及水庫建造在以禮河幹流上,裝有2臺國產斜流式水輪發電機組,大壩為黏土心墻土壩;水槽子水電站的攔河壩建在以禮河幹流上,但發電地下廠房則建在以禮河幹流外的山體內,發電尾水註入以禮河流域外的鹽水溝水電站調節池,裝有2臺國產軸流式水輪發電機組,大壩為溢流混凝土重力壩;鹽水溝水電站利用水槽子水電站的尾水發電,裝有4臺捷克制造的橫軸雙轉輪噴嘴沖擊式水輪發電機組;小江水電站除利用鹽水溝電站尾水外,還納入小江的流量,增大發電用水,發電後的尾水直接排入金沙江,該電站裝機型號及總容量與鹽水溝電站相同。鹽水溝及小江水電站為高水頭開發,最大水頭約達629米。以禮河梯級水電站以發電為主,毛傢村水庫兼有灌溉效用。於1956年開始建設水槽子水電站,其餘水電站相繼於1972年全部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