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心陰不足,心失濡養,虛熱內擾所引起的中醫學證候。常見於心悸、虛勞、不寐、盜汗,以及西醫學的心律失常、神經官能癥、貧血、甲狀腺機能亢進、結核病等疾病。

  心主管血脈的正常運行和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離不開陰液的濟養。若久病體虛,勞神太過,熱病後期,情志不暢或經常動氣動火,或腎陰不足、不能上濟心陰,均能耗傷心的陰液、內生虛熱,影響心主血脈和藏神的功能,出現心陰虛證。以心悸而煩、失眠多夢與陰虛癥狀並見為辨證要點;心陰不足,心心失濡養,虛熱內擾為其基本病機。心陰受損,心失其養,心動不安,故心悸,必與虛熱內擾心神所致的心煩、失眠、多夢並見。同時伴有顴紅、五心煩熱、舌紅少津、脈細數等陰虛內熱的癥狀,並因虛熱內蒸、陰液外泄而致夜間盜汗。

  心陰虛證的治療多用天王補心丹等以滋陰補心安神。由於心陰靠腎水的上濟滋養,即水火相濟,故治療心陰虛證時,當佐以滋養腎陰的藥物。若心陰不足以抑制心火,容易導致心火亢盛,而心火亢盛亦容易耗傷心陰,兩者互為因果。但心陰虛證屬於虛證,心火亢盛證屬於實證,陰虛火旺為本虛標實,治療時必須分清標、本而給予相應的方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