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代哲學傢王守仁心學思想的基本觀點。王守仁繼承陸九淵“心即理”的觀點,提出“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他認為,心的本體,就是天理,事雖萬殊,理具於心,心即是理。不必在事事物物上求理,心外求理,是分心與理為二。心中之理,就是至善,心外無理亦即心外無善。他曾用一個有名的比喻“巖中花樹”來說明這個命題。深山中的花,未被人看見,就處於虛寂的狀態;既被人看見,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這說明,心與物同體,物不能離開心而存在,心也不能離開物存在。離卻靈明的心,,便沒有天地鬼神萬物;離卻天地鬼神萬物,也沒有靈明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