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作傢。生於佈朗利一個貧苦的小店主傢庭,卒於倫敦。父親是季節性的職業棒球隊員,母親是女僕,後為管傢。威爾斯沒有讀完中學,當過藥店和佈店的學徒。後考入倫敦大學攻讀生物學。1890年畢業,擔任中學教員。1893年因病去職,從此以全部時間從事寫作。

  威爾斯從學生時代起就關心社會改革問題,曾一度參加費邊社。他主張通過教育和技術來改造資本主義社會。這種社會改革思想也滲透在他的文學創作中。

  威爾斯的第一部科學幻想小說《時間機器》(1895)描寫某科學傢發明能飛向過去及未來世界的機器。他乘坐這部機器進入80萬年後的世界,發現地球上的人類已經變成兩類:不勞而食的“哀爾”和終日勞動、養活“哀爾”的“莫洛克”。這部作品具有強烈的諷刺意義,表明現代社會勞動者和剝削者的矛盾激化後將要出現的可怕後果。另一部小說《莫洛博士島》(1896)描寫某生物學傢在一座荒島上對野獸進行器官移植試驗,使它們變成類似人的動物,並強迫它們遵守人類社會的習俗,結果遭到失敗。小說《隱身人》(1897)寫某發明傢發現一種能使身體隱沒的元素而變成瞭隱身人,引起群眾的恐慌和騷亂,以致被群眾追逐、毆打,終於死去。這兩部小說指出,科學技術的發明如果應用不當,會給社會造成危害。1898年,著名的小說《星際戰爭》出版,它描寫火星人入侵地球的恐怖景象。威爾斯再次強調,先進的科學技術如果掌握在毫無人性的人手中是危險的。小說《月球上的第一批人》(1901)以月球居民因從事不同的勞動而使身體畸形發展的情節,影射資本主義社會不合理的勞動分工造成人類的墮落。小說《獲得自由的世界》(1914)則描寫世界大戰和原子武器將對人類形成威脅。

《星際戰爭》英文版封面

  從1900年開始,威爾斯的小說創作轉而反映城市中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幽默的筆調描寫瞭一些可憐又可笑的“小人物”形象。《愛情和魯維軒先生》(1900)中的年輕教師魯維軒夢想在科學事業和社會改革上有所作為,最後仍然沉湎於平庸的傢庭生活。《基普斯》(1905)寫一個佈店的小夥計突然獲得一筆遺產致富,進入上層社會,卻感到手足無措。後來他失去財產,地位下降,開瞭一傢小店,反而覺得心滿意足。《波裡先生的歷史》(1910)寫一個店主為世事的糾紛所苦,後隱姓埋名,自得其樂。作者對這些人物既有嘲諷,也有憐憫,他所著力抨擊的是造成這些小人物的不合理的社會制度。《托諾–邦蓋》(1909)是這類小說中最出色的一部,描寫叔侄二人推銷假藥“托諾–邦蓋”,成為巨富,後來卻在競爭中失敗。評論傢認為這部小說是19世紀末英國社會的變革史。

  威爾斯在創作的後期,愈益強調小說的社會宣傳作用。在《論當代小說》(1911)一文中,他認為小說應當成為宣傳和討論當代社會政治問題的講壇,而不應強調其娛樂作用。在這種理論指導下,他寫作瞭一些被稱為“政論性小說”的作品,如《像神一樣的人們》(1923)、《夢》(1924)、《帕勒姆先生的獨裁統治》(1930)、《未來事物的面貌》(1933)、《你絕不會太謹慎》(1941)等。他仍然采用科學幻想形式來宣傳改革社會的主張和建立世界性的合理的社會組織的改良主義理想。但它們與前期作品相比則大為遜色,它們顯得比較枯燥乏味,人物缺乏個性,成瞭作者的傳聲筒。其中隻有《勃列特林先生看穿瞭它》(1916)是一部優秀的反戰小說,受到M.高爾基的贊揚。

  威爾斯在前期所寫的科學幻想小說充滿引人入勝的科學預言和幻想,同時對現代社會制度中的不合理現象進行瞭諷刺,他所寫的內容“不是實現科學假設的可能性”,而是以科學幻想形式來揭露現代生活中的矛盾沖突,告誡人們,在剝削社會中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發明創造並不都能造福人類。他認為這是他與法國作傢J.凡爾納的不同之處。威爾斯還著有《世界史綱》和蘇聯訪問記《黑暗中的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