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阿勒泰語系突厥語族西匈語支。主要分佈於烏茲別克斯坦和阿富汗等國;在中國,主要分佈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烏魯木齊、伊寧、喀什、莎車、葉城、木壘等地。使用人口共約1 850萬。中國境內稱烏孜別克語,使用人口約12 000。

  烏茲別克語有8個母音,24個輔音,有母音和諧現象。屬黏著型語言,語法範疇與突厥語族的其他語言,特別是與維吾爾語有許多相同或相似之處。名詞有格、數、人稱的語法範疇,格範疇分主格、領領屬格、賓格、向格、時位格、從格;數分單、復數;人稱分第一、二、三人稱。形容詞有級的語法范疇。動詞有人稱、數、時、語態、式等語法范疇。表達語法意義的主要手段是形態變化,其次是詞序、虛詞和語調。句子的基本語序為主語–賓語–謂語,限定語在被限定語之前。主要構詞手段為派生法和復合法。詞匯系統中有相當數量的阿拉伯、波斯、俄羅斯等語言的借詞,也有一部分漢語借詞。

  1927年以前,蘇聯的烏茲別克人采用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文字,1927~1940年采用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文字,1940年以後改用以斯拉夫字母為基礎的文字。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獨立(1991年9月)後,1993年開始逐步推行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文字,至2000年全部使用拉丁化新文字。中國的烏孜別克族一般使用維吾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