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賊目烏賊科(Sepiidae)動物的統稱。古稱烏鰂,俗稱墨魚。世界烏賊科共有3屬約100種,已開發利用的約10種,有曼氏無針烏賊Sepiella maindroni,見圖)、金烏賊(Sepia esculenta)、白斑烏賊(S.latimanus)、虎斑烏賊(S.pharaonis)、烏賊(S.officinalis)等。烏賊是重要的海洋經濟頭足類,中國傳統四大海產之一。廣泛分佈於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各淺海區。

曼氏無針烏賊

  形態 體左右對稱,分頭、足和胴部,頭兩側眼甚大,眼眶外有膜。頭前和口周具腕10隻,其中4對較短,腕上具4行吸盤。雄體左側第4腕莖化成為生殖腕,另1對腕甚長,稱觸腕或攫腕,有穗狀柄,穗上的吸盤4~20行。胴部盾形,狹窄的肉鰭幾乎包被胴部全緣,僅在後端分離。內殼厚、發達,石灰質,橢圓形,通稱烏賊骨海螵蛸。內殼的後端多具骨針,有的種類後端不具骨針。不具發光器。墨囊發達。真皮層下具有很多色素細胞,通過它們的張縮而改變體色,形成保護色。

  生物學特性 烏賊是淺海種類,主要生活於大陸架以內。有晝夜垂直移動現象:黎明和薄暮時上浮至中上層,日間則多在中下層遊動。腹面的漏鬥為其主要的運動器官。行動靈活,但速度不快。為兇猛的肉食動物,經常捕食蝦、蟹、毛顎類和幼魚,並有同類相殘習性。捕食時突然伸出長長的觸腕,準確攫住獵物,以堅韌鋒利的角質顎咬碎其硬殼。在避敵時,除靈活閃避之外,還噴出含有生物堿的烏賊墨,可麻痹天敵的嗅覺感官。親體交配後即行產卵,以後相繼死去,壽命一般為一年左右。卵分批成熟,單個產出,成串結附於柳珊瑚、海藻或其他物體上,很像一串串葡萄。產卵量從幾百個至幾千個。孵化期約需30~40天。卵黃豐富,有多層卵膜保護。孵出的稚仔與親體的形態相近。幼體生長很快,5~6個月即可長至親體大小。水溫下降時幼體相繼集群遊往深水區越冬,翌年性腺成熟,新的世代重返其出生海域,然後進行交配、產卵。烏賊群體組成比較簡單,屬資源補充量增加較快、資源破壞和恢復都較易的類型。資源恢復的關鍵在於對卵的保護和幼烏賊的存活。是理想的放流增殖對象。

  利用 中國是捕撈烏賊最多的國傢之一,產量多的國傢還有日本、泰國、西班牙和意大利。每100克鮮烏賊肉中含蛋白質13~17克,比一般貝類高1~2倍,與一般的經濟魚類蛋白質含量相近;所含的維生素A則是魚肉中所缺少的。中國曼氏無針烏賊的淡幹品稱螟蜅鯗南鯗,由金烏賊制成者則稱烏魚幹北鯗,都是有名的海味。醃制的雌烏賊纏卵腺俗稱烏賊蛋,味極鮮美,是海味中的珍品。海螵蛸是重要的中藥原料,主治胃病和氣管炎。烏賊的墨囊幹粉對抑制內出血有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