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元代農學傢,木活字版工藝技術改革者。字伯善,山東東平人,生卒年不可考。元貞元年至大德四年(1295~1300)先後任宣州旌德(今屬安徽)、信州永豐(今江西廣豐)縣尹。對農桑、六谷和農器均有精深研究,倡植桑、棉、麻等經濟作物,主持興修水利,教民種樹和改良農具。撰《農書》(見《王禎農書》)。為籌備排印《農書》,他自己設計,雇工刻制木活字,造輪轉排字盤,兩年而成,共刻制活字3萬餘枚。大德二年(1298)排印瞭他主持編修的>《大德旌德縣志》成功。同年,將自己改革木活字版技術工藝的經驗,詳細撰寫成《造活字印書法》一文,附於《農書》之末,推廣這一工藝技術。這是印刷史上全面、系統地介紹木活字版技術工藝的重要文獻。文章內容包括:印刷簡史、活字刻修法、活字規格、轉輪排字盤、作盔嵌字法、按韻檢字法、刷印法等。他設計的轉輪排字架,按漢字音韻順序存放,可坐式揀字、還字,推動轉輪,以字就人,大大提高瞭排字效率。由此,自14世紀初始,木活字排版印刷逐漸盛行於安徽、浙江一帶,成為中國印刷史上僅次於雕版印刷的重要印刷術。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武英殿在金簡主持下,依王禎法造木活字25萬枚,排印成《武英殿聚珍版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