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代宮女。名,字昭君。西漢南郡秭歸(今湖北興山)人。號甯胡閼氏。西晉時為避司馬昭諱,改稱為“明君”或“明妃”。《後漢書·南匈奴列傳》載,元帝時以“良傢子”選入掖庭。西漢竟甯元年(前33)春正月,匈奴呼韓邪單於來朝,元帝敕以宮女五人賜之。昭君入宮多年,不得見禦,積鬱悲怨,於是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時,元帝召五女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生二子。呼韓邪死後,,其前閼氏之子代立,欲娶昭君為妻。昭君上書求歸,成帝敕令遵從胡俗,於是復為後單於閼氏。傳元帝命畫工毛延壽為宮女畫像,她以不肯賄賂被畫為醜。後元帝命其遠嫁匈奴時始發現其美,因殺毛延壽(《西京雜記》卷二)。昭君出塞後,邊城晏閉,牛馬佈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幹戈之役,漢匈團結和睦,國泰民安。昭君和親,增強瞭漢族與匈奴之間的團結,符合漢族和匈奴人民的利益。後世屢有以昭君出塞為題材的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