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雕塑傢、文藝理論傢。生於四川合江,卒於北京。1932~1937年在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學習雕塑,並在浙江、湖南等地從事抗日宣傳活動。1940年到延安,先後在魯迅藝術文學院、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任教。1949年後歷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美術》雜誌主編、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民族美術研究所(今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全國文聯委員、中國美術傢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傢協會副主席、中華全國美學學會會長、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1978年以來來擔任美術理論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導師。

《民兵》

  王朝聞的主要雕塑作品有浮雕《毛澤東像》、《魯迅像》,圓雕《民兵》、《劉胡蘭》等。作品含蓄中見淳樸,單純中見豐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強烈的形式感。

  作為文藝理論傢,1949年後出版《新藝術創作論》、《新藝術論集》、《面向生活》、《論藝術的技巧》、《一以當十》、《喜聞樂見》、《王朝聞文藝論集》、《創作、欣賞與認識》、《論鳳姐》、《開心鑰匙》、《不到頂點》、《再再探索》、《瞭然於心》、《審美談》、《似曾相識》等多部理論著作,後編為21卷本的《王朝聞集》。主編有《美學概論》、《中國新文藝大系·藝術理論集(1976~1982)》等,為《中國美術史》(13卷)總主編。

  王朝聞重視藝術性和個性的研究,善於從不同學科和藝術門類的廣泛比較中找出相互聯系和區別,由此及彼,融會貫通。他把生活、創作、欣賞當作一個有機整體來看待,深入探討它們之間的辯證關系。王朝聞一貫努力以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基本原則指導研究,對於藝術傢的創造,他及時給予評論、薦拔,對繁榮文藝創作起瞭促進作用。尤其在20世紀50~60年代,對美術創作有廣泛的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