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末主要切音字方案“官話字母”的創制者和推行者。字小航,號蘆中窮士,晚年又號水東。河北寧河人。年輕時有維新思想,廣讀時務書,熱心教育。光緒十七年(1891) 中舉人。光緒二十年中進士,點翰林。戊戌變法中上書言事,建議皇帝、皇太後出洋考察,從日本開始。變法失敗,被革職拿辦,逃往日本。對於日本的教育普及和“假名”與漢字合用、減少識字困難,深有感觸。1900年春末,他化裝臺灣和尚回國,先進山東,後遊吳楚,陰曆八月乘庚子之亂,回到被八國聯軍佔領的天津,潛居一年年,創制“官話字母”,著《官話合聲字母》,署名“蘆中窮士”。1901年由中國留日學生在日本替他出版。傳出後,得到居住天津的翰林院編修嚴修和1902年去日本考察學政的京師大學堂總教習、桐城派古文名傢吳汝綸的贊賞。1903年,他不顧自己是被通緝的政治犯,冒險到北京辦“官話字母義塾”,由學生王璞任教員,自己躲在屏後聽課。義塾重印他的《官話合聲字母》作為教材,改名《重刊官話合聲字母序例及關系論說》,又出版註音的《三字經》、《百傢姓》、《千字文》和《官話字母義塾叢刊》(又稱《字母書》)。1904年,為瞭避免被人告密,具呈赴提督衙門投案。入獄3個月獲釋。因直隸總督袁世凱允許推行“官話字母”,去保定辦“拼音官話書報社”,出版供新軍學習字母用的《對兵說話》。1905年重回北京,辦官話字母第一號義塾,以後一共辦瞭24號。“拼音官話書報社”也遷北京,先後出版用官話字母編寫的《地文學》、《動物學》、《植物學》、《傢政學》、《算術》等,還創刊一份《拼音官話報》。從此他一心推行字母,一直到1910年因《拼音官話報》觸犯攝政王載灃,官話字母被禁為止。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1913年教育部召開“讀音統一會”,聘他為會員,並舉為副議長。會上他竭力主張議行拼音字,為白話教育之用。晚年定居北京,仍關心教育,贊成白話文運動,與胡適結交。他的著作除官話字母各書外,還有《水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