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腦生理、生化機能障礙,主體和客觀現實關係失調的基礎上產生的對客觀現實的歪曲反映,並且影響到人的行為活動,損害人適應社會生活以及認識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現象。又稱精神障礙

  心理障礙的表現相當複雜,從心理活動的認識過程,如感覺、知覺、註意、記憶、表像、思維、想像等,到情感情緒過程、動機欲望、意志行為、智力結構、人格特徵等各個方面都可以表現出異常。但是比較常見的心理異常是:在感知過程中有錯覺和幻幻覺;在記憶過程中有遺忘癥;在思維過程中有妄想和某些言語、邏輯的障礙;情感過程的失常多表現為焦慮、抑鬱、恐怖等;意志行為的失常可表現為興奮躁動或呆板不動,或怪異行為等;智力的失常可表現為遲滯和癡呆;人格失常主要表現為各種形式的病態人格。

  心理障礙按其范疇或特點大致可劃分為5類:

  精神病性障礙 人的整體心理活動瓦解,不僅在心理活動本身的各個方面的協調一致遭到嚴重破壞,而且主體和周圍現實環境之間的關系也嚴重失調。因此,這種人不能正確理解和認識自身的狀況,喪失瞭正常的言行、理智和行為,甚至不能自理生活或給公眾社會生活造成危害。其主要的疾病有精神分裂癥、偏執性精神障礙、急性短暫性精神病和心境障礙等。

  神經癥 人整體心理活動的某些方面或部分受到損害,其特征是具有焦慮、無能力感、頭痛、疲倦及睡眠障礙等癥狀。患者在一般情況下能夠理解和認識自己的不正常狀態,而且能主動尋求改善自身狀況的辦法和措施。這種人對客觀現實的反映雖然有輕度的歪曲,但日常工作和社會生活一般還能正常進行,也能自理生活。其主要的疾病有強迫癥、恐懼癥、焦慮癥、軀體形式障礙和神經衰弱等。

  品行和人格障礙 有許多適應不良反應,從而給他人或社會造成各種困難。品行與人格障礙沒有妄想和幻覺,對自己行為的性質和後果也有充分的認識能力,可與精神病相鑒別,同時與常人的不軌、犯罪行為也有區別。這種障礙包括成癮、病理性賭博、反社會行為性變態及少年品行障礙等。

  大腦疾患及軀體缺陷時的心理異常包括:①大腦器質性損害時出現的心理異常,例如腦動脈硬化、腦萎縮、大腦感染和中毒,以及嚴重腦震蕩、腦挫傷等所致的心理障礙。②精神發育遲滯,主要是與大腦機能直接有關的各種能力得不到正常發展所造成的心理障礙,其表現是智力與思維低於正常人,以及其他學習和社會能力方面的缺陷。根據損傷的程度,精神發育遲滯又有輕度、中度、重度和極重度之分。③聾、啞、盲、跛等軀體缺陷產生的心理異常。

  癔癥、應激相關障礙和心理因素相關生理障礙 癔癥包括癔癥性精神障礙和癔癥性軀體障礙;應激相關障礙包括急性應激障礙、創傷後應激障礙、適應障礙和與文化相關的精神障礙;心理因素相關生理障礙包括進食障礙、非器質性睡眠障礙和非器質性性功能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