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代詩人。字茂秦,號四溟山人,一號脫屣山人。臨清(今屬山東)人。年輕時刻意為歌詩,漸漸聞名於當世。入京後與李攀龍、王世貞等人建立詩社,以謝榛為長,倡文學復古運動,為後七子之一。但隨著李攀龍的名聲大熾,再加上他論詩與李攀龍的意見有所不合,素性倔強,遂遭排擠。乃遍遊諸王府之間,先秦、晉,後燕、趙,聲名日著。晚年再遊河北,至大名而卒。終身佈衣。謝榛論詩的主張主要表現在《四溟詩話》裏裡。他的基本態度與李攀龍、王世貞一致,也是極力主張模擬盛唐,鄙視宋人,但與李攀龍等人稍有不同的是他取徑較寬。謝榛較重視詩歌創作中各有所得的“天機”和“超悟”。由此出發,他強調情真,不要模擬太甚;並且強調“人不敢道,我則道之;人不肯為,我則為之”的獨創性。這些看法顯然比李攀龍詩論開通和高明。但是,謝榛提倡“超悟”的目的主要在追求詩篇中的“警句”。這使得他的詩歌創作有時僅得佳句而難見完篇。謝榛的詩歌創作有兩方面較為突出。一是因他長期轉徙於公卿、藩王之間,過著類似乞討的生活,所以其詩經常抒發他飄遊中的淒苦情懷,如《夜坐感懷寄徐文山》等篇。他描寫旅途的困頓也頗為真切精細,如《雨中宿榆林店》。二是由於他長期遊歷,所以塞外風光常常出於筆端,如《塞上曲四首》、《胡笳曲》、《九月雪》、《冬夜聞笛》等詩。謝榛擅長近體,五律更優。此外,他的一些七絕也能節制精嚴、神采煥發,如《怨歌行》等抒發情懷,頗為蘊藉。其詩在前、後七子中堪稱第一。著有《四溟集》2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