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學傢。生於湖南新田,卒於北京。1945年留學美國芝加哥大學,1949年以論文《北美冷渦選例研究》獲博士學位,1950年回國。1952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78年任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主任。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歷任中國氣象學會第19、20屆理事會副理事長。1982年當選為英國皇傢氣象學會榮譽會員。1988年獲芬蘭帕爾門國際獎。

  謝義炳在多年教育工作中,為培養中國氣象人才作出瞭貢獻。他對大氣科學的主要貢獻是在天氣學和大氣環流領域。20世紀50~60年代在大氣環流系統三維結構分析、低緯度氣象學和中長期天氣分析預報等研究中,撰寫瞭《西太平洋及東亞大陸上空的溫度場與流場》(1951)以及《東南亞基本氣流與臺風發生的一些事實的統計與分析》(1963)等20多篇論文,提出東亞上空多層鋒區、急流分支和副熱帶急流的概念,大多數臺風發生在熱帶輻合帶,臺風生成的切變不穩定性理論,以及有關氣候學、農業氣象學、水文氣象學、長期天氣預報等內容。70年代在暴雨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瞭濕斜壓大氣動力學問題,強調水汽對大氣運動和天氣系統的發生發展的作用。80~90年代,他又回到大氣環流基本理論研究,發表瞭《斜壓大氣緯圈平均大氣運動特征的振動》和《穩定和不穩定的斜壓行星波》等十餘篇論文。謝義炳的科研成果對中國天氣分析預報實踐起瞭指導作用,豐富和發展瞭大氣環流基本理論。他還編著有《天氣學基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