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太宗皇太極皇後。姓博爾濟吉特氏,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寨桑之女。後金天命十年(1625),皇太極娶納為妻,時年13歲。崇德元年(1636)皇太極稱帝,定國號為“清”,受封“永福宮莊妃”,是較受皇太極寵愛的眾妃之一。崇德三年,她生育皇九子福臨(之前還育三女),5年後福臨即位為帝,母以子貴,被尊為皇太後;18年後,其孫玄燁即位,又被尊為太皇太後。她去世後,上諡號“孝莊”,追尊為“文皇皇後”(因皇太極謚“文”),史稱“孝莊文皇後”。她聰明能幹,頗有謀略,一生經歷瞭清初三朝政局的變化,精心扶立瞭兩朝幼帝執政。福臨即位之初,孝莊僅30歲,福臨6歲,寡母幼兒,受皇叔睿親王多爾袞的控制,多爾袞位居攝政王,大權獨攬,操縱朝政,孝莊為保護福臨,曲意討好和籠絡多爾袞,福臨對多爾袞的尊稱也由“皇叔父攝政王”進而“皇父攝政王”。以致在當時及後來,都曾有“皇太後下嫁多爾袞”之傳言。順治帝的一生得益於孝莊的扶持和教育,故有“太後不預政,朝廷有黜陟,上多告而行”之記載。康熙帝在孝莊的教養下長大成人,祖孫二人不僅感情深厚,而且康熙帝對重大朝政的決策施行,也都事先征求她的意見。幾乎每天上朝前及下朝後,都要到祖母太皇太後宮中請示問安。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病逝,葬清東陵,稱“昭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