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日本規劃未來產業結構或者選擇戰略產業的基本準則。由日本經濟學傢筱原三代平於1957年提出。

  筱原基準包括收入彈性基準和生產率上升基準兩個方面。筱原認為,在規劃未來的產業結構時,有兩點最關鍵:①要肯定產業結構中長期的演變趨勢和基本方向;②要明確帶頭的先導性產業部門,也就是戰略產業,進而由戰略產業的發展來帶動整個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發展。在選擇戰略產業的時候要同時符合收入彈性基準和生產率上升基準的要要求。收入彈性基準即需求的收入彈性基準。需求的收入彈性,表示人均國民收入每增加一個單位時,對某一產品需求的變化。選擇收入彈性高的產業加以扶持,符合產業結構的演進方向。生產率上升基準,即以生產率上升較快作為主導產業的選擇基準。筱原提出的兩個基準很快被日本政府所采納:1963年日本產業結構審議會制定產業結構政策以及1965年制訂“中期經濟計劃”的時候都貫徹瞭筱原基準。筱原基準後來被稱為20世紀60年代日本產業政策的基調。筱原基準的優點是簡便易行,擺脫瞭輕工業和重工業之間的抽象爭論,為具體地規劃未來的產業結構提供瞭明確依據,而且在充分考慮和分析瞭本國國情後,具有普遍的適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