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漢文帝、景帝兩代40年左右的時間,政治穩定,經濟生產得到顯著發展,史稱“文景之治”。

  漢文帝劉恒(前203~前157),漢高祖劉邦中子,母為薄姬。高帝十一年(前196)受封為代王。西元前180年呂後死,諸呂作亂,丞相陳平、太尉周勃與朱虛侯劉章等宗室大臣共誅諸呂,迎立劉恒為帝,在位23年。漢景帝劉啟(前189~前141),文帝太子,母為竇皇後。西元前157年即位,在位16年。

  漢文文帝十分重視農業生產,多次下詔勸課農桑,對三老、孝悌、力田加以賞賜。文帝二年(前178)和十二年,曾兩次“除田租稅之半”,即租率減為三十稅一,十三年還全部免去田租。自後,三十稅一遂成為漢代定制。文帝時,算賦曾減至每人每年四十錢,徭役則減至每三年服役一次。文帝還下詔“弛山澤之禁”,開放原來歸國傢所有的山林川澤。文帝十二年又廢除瞭過關用傳制度,為商品流通和各地區間的經濟聯系提供瞭便利。

漢文帝劉恒

  漢文帝對秦代以來的刑法也作瞭重大改革:①對原來隸臣妾以上終身服勞役的罪人,規定服刑期限;罪人服刑期滿,免為庶人。②廢除自秦以來實行的對罪人的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和子女重則處死、輕則沒入為官奴婢的“收孥相坐律令”。③廢除黥、劓、刖等肉刑,改用笞刑代替。景帝又減輕瞭笞刑。文帝時許多官吏能夠斷獄從輕,持政務在寬厚,不事苛求,因此獄事簡省。

漢景帝劉啟

  文景兩代對周邊少數族也不輕易動兵,盡力維持相安的關系。文帝即位後,為南越王趙佗修葺祖墳,尊寵趙氏昆弟,並派陸賈再度出使南越,使趙佗歸附漢王朝。文帝後元二年(前162),又與匈奴定和親之約,此後匈奴雖背約屢犯邊境,但文帝隻是詔令邊郡嚴加備守,並不興兵出擊,以免煩擾百姓。文帝還接受晁錯的建議,入粟拜爵,募民實邊,以充實邊防。

  文帝即位不久,就廢止誹謗妖言之罪,使臣下能大膽地提出不同的意見。文帝十三年,下詔廢除瞭凡有災祥就移過於臣下的所謂“秘祝”之官。次年,又禁止祠官為他祝福。文帝自奉也相當節儉。在位23年,宮室苑囿、車騎服禦之物都沒有增添。他屢次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物。他所寵愛的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帳不施文繡。文帝曾想建造一座露臺,聽說要花費百金,等於中人十傢之產,於是作罷。

  文景兩代采取瞭上述一系列措施的結果,使當時社會經濟獲得顯著的發展,統治秩序也日臻鞏固。漢初至武帝即位的70年間,戶口大幅度增加,國庫充實,百姓生活安定。

  文帝開始著手削奪諸侯王的權力。景帝三年(前154)吳楚七國合謀叛亂(見吳楚七國之亂),不久平息,諸侯王國的實力更加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