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海出版的綜合性日報。1938年1月25日創刊。抗日戰爭初期,中國軍隊於1937年11月12日撤退,上海淪陷,當地愛國知識份子嚴寶禮等自籌資金創辦,為規避日本侵略者新聞檢查,初創時註冊為英商報紙,中文名《文匯報》,英文名The Standard,首任總主筆是愛國報人徐鑄成。此一時期該報旗幟鮮明地宣傳抗日救國,報導八路軍消息,受到讀者廣泛歡迎。但多次遭受日軍特務和和漢奸的威脅恐嚇,營業部曾遭炸彈摧毀,1939年5月18日被迫停刊。抗戰勝利後,於1945年8月18日復刊。由於堅持反饑餓、反內戰、反殖民統治,支持工人和學生的愛國民主運動的進步立場,1947年5月24日被國民黨當局勒令停刊。此後,部分骨幹去香港,於1948年9月9日創辦香港《文匯報》。

《文匯報》1938年1月25日創刊號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6月21日該報在上海再次復刊。1956年4月奉命遷北京與《教師報》合並;不久經中共中央批準重新分出,於同年10月1日在上海單獨出版。此後幾年間該報創辦學術版,堅持貫徹宣傳“百花齊放,百傢爭鳴”方針,在全國知識界產生很大影響。1965年11月10日該報發表《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一文,被史學界認為是“文化大革命”的導火線。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控制和利用。1977年以後,《文匯報》在中共上海市委領導下成為以知識分子為主要讀者對象、立足上海、面向全國的綜合性日報,不斷進行新聞改革,提出面向社會、面向群眾、面向生活的編輯方針。先後辟設瞭“世紀風”、“筆會”、“學林”、“讀者的話”、“社會大學”、“時評”、“新書摘”等專欄。1998年7月25日,與《新民晚報》組建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成為集團主報。同年開設電子版。

  2001年10月8日,該報實行“新世紀改版”,在全面報道時政、經濟、國際、社會新聞的基礎上,以教育、科技、衛生、文化、理論學術、體育、旅遊7個領域為報道側重點。至2003年,在北京、廣州、南京、杭州、西安、武漢、濟南等多個大城市設立辦事處或記者站,還在美國、俄羅斯、日本、法國、德國、墨西哥等15個國傢和地區派有常駐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