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不同文化接觸後互相影響、互相吸收與整合,進而形成既包括前兩種文化特質,又不同於前兩種文化的新文化的過程。是文化傳播與交流過程中產生的一種文化演變現象。又稱文化濡化文化涵化。例如印度佛教傳入中國,經中國文化吸收與整合,形成中國佛教。中國佛教一經形成,就納入中國文化模式,有中國特色,不同於印度佛教。從印度佛教的傳入到中國佛教的形成過程,就是文化融合過程。

  文化融合大致致需要經過以下幾個階段:①接觸。兩種不同的文化元素或集叢由於文化傳播而發生接觸,這是文化融合的前提。文化接觸一般是外來文化本土文化接觸,本土文化是主體,是主流文化,勢力強大;外來文化是客體,是個別的文化元素或集叢的傳入,相對於本土文化來說,是非主流文化。②摩擦與沖突。本土文化用自己的價值標準以審慎的眼光看待外來文化,凡認為不符合本土文化價值標準的,就排斥;而外來文化也不是處於完全被動地位,它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和表現力;於是發生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之間的摩擦和沖突。摩擦與沖突對於外來文化來說,是展示自己優越性與合理性的過程;對於本土文化來說,是審視外來文化,決定是否采納的過程。③采借。經過文化沖突,本土文化將外來文化中符合自己價值需要的部分接納過來,以彌補本土文化的空白或補充其不足。一般而言,物質文化采借比較容易接受,因其使用價值容易判斷;精神文化的采借會遇到更大的阻力和困難,因為精神文化往往打上意識形態的烙印。④整合。文化采借隻是文化融合過程中的一個階段,在此階段,外來文化要素尚未與本土文化融為一體,隻有經過整合階段才能實現文化融合。整合即調整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之間的關系,使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相一致,成為本土文化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整合過程中,被改變的不僅是外來文化,本土文化也發生瞭相應的改變,經過整合產生出來的是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