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和文化人類學經常在文化整合和文化功能作用兩種意義上使用的概念。前者是指兩種文化元素或集叢接觸後發生衝突、采借、調適、整合的過程。這種意義上的文化適應,中國學者也用文化濡化文化涵化來表達。後者是指人類通過文化去適應環境的變化。這種意義上的文化適應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①技術與工具適應。人類為瞭生存必須通過勞動去改造自然,從自然界獲取生活資料,於是必須製造工具,還要有製造和使用工具的技術。工具和科學技術術是人類創造出來的文化,人類利用它來適應自然,這是文化適應的一種表現。②組織適應。作為文化基本要素的社會組織是適應社會生活需要產生的。原始社會隻有部落和氏族等簡單的社會組織;私有制出現以後,有瞭傢庭、國傢和政府組織;進入工業社會以後,出現瞭眾多龐大的社會組織,尤其是經濟組織大量湧現;現代社會的組織機構更加龐大復雜。這些都說明人類通過組織來適應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環境的變化。③思想觀念適應。思想觀念是物質生活條件的反映,同時又反作用於物質生活條件。一般來說,先有物質生活條件的變化,才有思想觀念的變化。思想觀念必須隨著物質環境的變化及時轉變,才能適應和指導社會發展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