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淮劇女演員,工青衣、花旦。江蘇淮安人。原姓陳。5歲隨父母由農村逃荒至上海,輾轉被賣與戲院張傢為養女,備受折磨。11歲登臺。當時淮劇常與徽劇、京劇、梆子同臺演出。她曾向這些劇種的演員學戲,也向門談詞演員學唱小調。因能博採眾長,融會貫通,她的戲路寬廣,逐漸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1937年開始挑班在上海演出,1939年脫離養父。1952年參加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演出《千裡送京娘》、《種大麥》獲演員一等獎。

淮劇《女審》 (筱文艷飾秦香蓮)

  淮劇是源自蘇北農村的地方小戲。唱腔曲調主要有兩大流派:流傳於鹽城、阜寧一帶的拉調和流傳於淮安、淮陰一帶的淮調。筱文艷兩派兼唱,並與樂師合作,在拉腔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唱詞不拘字數,活潑自由;曲調節奏變化多,花腔轉折多,長於抒情。人稱“筱文艷自由調”。在其影響下,發展老生自由調、老旦自由調等,豐富瞭淮劇唱腔的藝術表現力。她還把一些民間小調加以改造後,用在劇中。如在《白蛇傳·遊湖》中用瞭〔急心調〕,在《王貴與李香香》中用瞭〔八段錦〕等。她的表演註意刻畫人物,富於生活氣息。筱文艷曾任上海淮劇團團長、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戲劇傢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