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倫理的重要道德規範。,指孝順父母;,指尊敬兄長。“孝”最先作為祖先崇拜觀念,在氏族社會晚期已經產生。西周初已成為維護傢族制度的基本道德規範,周公告誡其弟康叔說:“元惡大憝(大憝,大奸惡),矧惟不孝不友”(《尚書·康誥》)。《詩經》裏也有不少有關孝悌的內容。在傢國同構的社會裏,孝悌被賦予瞭更大的政治作用。孔子的弟子有若說:“其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學而》)。孝悌適應瞭鞏固宗法等級制的需要,為歷代封建統治者大力提倡,並賦予法律形式,愈來愈絕對化,在政治上成為維護“族權”和“王權”的工具。但其中也蘊涵瞭血緣親情,尊老敬長的人文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