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形綱一目。此目動物又稱擬蠍。因觸肢非常發達、末端鉗狀、體型似蠍得名。但無尾狀的後腹部和帶毒針的尾節,與蠍顯然不同。體小型,一般體長不超過8毫米。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約2 000種。中國有24種。生活在落葉層、土壤中、樹皮和石塊下以及某些哺乳動物巢內。少數生活在洞穴中,某幾屬的某些種常在潮間帶的水草和漂流物上。有的生活在建築物的木板間和書頁間。

  頭胸部有方形或三角形的背甲,每個前側角各有1或2個個眼(第1個眼向前,第2個眼向後或向上,或消失)或無眼。沒有像蠍那樣的中眼。腹面無大的胸板,有時留一痕跡,這一區域主要由觸肢和步足的基節組成。腹部卵圓形,由12節組成。每節有背板和腹板。生殖孔開口於第2腹板上。

  偽蠍捕食彈尾類和蟎類等小型節肢動物,以觸肢中的毒液殺死或麻醉獵物後,用螯肢撕開獵物的外皮,使頭前端的上唇能伸入獵物體內。它分泌消化液到體外,對獵物的組織進行消化後再吸入。口前腔前方的毛擋住固體顆粒進入腔內。螯肢的鞭狀毛也能把食物殘屑溶解並攝入偽蠍體內。攝食後,用螯肢指上的內、外鋸齒清理口前腔的周圍。

  以氣管進行呼吸,氣孔2對,位於第3、4腹節的腹面。排泄通過基節腺,開口於第3對步足的基節。感覺器有間接眼、觸覺毛、聽毛和琴形器。

  偽蠍傳送精子的情況因種類而異,卵產出後,在附在體腹面生殖孔的一個囊內發育。胚胎在發育後期得到母體卵巢分泌的營養物。幼偽蠍在孵出前蛻一次皮,孵出時蛻一次皮。一次孵出的幼偽蠍數目因種類而異,從2個到50多個不等。再蛻皮兩次達性成熟。每次蛻皮前都要像雌體產卵時那樣築一絲巢,越冬也在絲巢內。約一年或不到一年成熟,壽命2~5年。溫帶種一年可產數代。偽蠍有攜播的習性,能附著在雙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半翅目、直翅目等昆蟲和盲蛛、鳥類的身上,隨之遷到別處。

  偽蠍目下有3亞目:土偽蠍亞目(Chthoniidea)、苔偽蠍亞目(Neobisiinea)和木偽蠍亞目(Cheliferin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