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長篇小說,又譯《癡兒歷險記》《癡兒西木傳》。H.J.C.von格裏美豪森作。1669年在紐倫堡出版。小說以德國三十年戰爭(1618~1648)為背景,寫一個貌似愚鈍的兒童流浪和冒險的經歷。他自幼被一對農民夫婦收養,在鄉村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顯得單純無知。十歲那年,養父母傢遭兵痞搶劫,他逃進森林,被一隱士收留。隱士教他讀書識字,並傳授基督教教義,還為他起名“西木蔔裏切斯穆斯”(“單純”之意)。不久隱士士去世,西木不得不獨自闖蕩世界。他當瞭兵,成為瑞士軍隊一名司令官的侍童。不久被克羅特人俘獲。幾經周折,成為一名騎兵,甚至還獲得“獵手”的美名,因而得以在皇帝的軍隊裡服役,當瞭上尉。但不久又落入瑞典人手裡,並在瑞典結瞭婚。很快又拋棄妻子,去瞭巴黎。由於這時的他已變得精明機巧,成瞭某些貴婦人追慕的對象。但他不忍目睹巴黎貴族社會的腐敗與虛偽,決意返回德國,不料路上得瞭天花,面容遭毀損,隻得又去當兵。打仗負傷後,去黑森林礦泉療養院養傷。此後又娶瞭妻子,並與他的養父母相遇,方知林中隱士就是他的生身父親。這時他終於“懂事”瞭,為過去的放蕩表示懺悔。但妻子死後,他又被一名瑞典軍官誘去當兵,於是到瞭俄國,被韃靼人俘虜,並被出賣,又開始瞭流浪生涯,到瞭日本、朝鮮、中國、印度……當他最後回到德國,戰爭已結束,他決心步他父親的後塵,過隱居生活。全書分5卷。但另一個版本有6卷。在第6卷裡,遠方世界吸引瞭他的興趣,他航海到耶路撒冷朝聖,途中遇險,最後漂流到印度洋一個孤島上,自食其力,並寫下一部回憶錄,回憶錄被一位荷蘭船長帶回瞭歐洲。在歐洲,17世紀可以說是巴羅克的世紀。《西木歷險記》具有典型巴羅克文學的特征,世界動蕩不安,人生無常多變,人物性格乖張,挑戰道德習俗,手法破常示異,愛好怪誕。這部作品遂被譽為歐洲巴羅克小說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