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道路中心線縱向垂直剖切的一個立面。它表達瞭道路沿線起伏變化的狀況。道路縱斷面設計主要是根據道路的性質和等級,汽車類型和行駛性能,沿線地形、地物的狀況,當地氣候、水文、土質的條件以及排水的要求,具體確定縱坡的大小和各點的標高。為瞭適應行車的要求,各級公路和城市道路中的快速路、主幹路及相鄰坡度代數差大於1%的其他道路,在縱坡變更處均應設置豎曲線,因而,道路縱斷面設計線是由直線和豎曲線所組成。

  公路縱斷面設計原則 ①縱坡設計必須符合《公路工程技術標準》中有關縱坡的各項規定,如各級公路的最大縱坡,按排水要求的最小縱坡等;②為保證汽車以一定的車速安全順利地通過,縱坡應具有一定的平順性;③對沿線的自然條件,應作通盤研究,依據不同的具體情況分別處理,使公路暢通和穩定;④按路線起伏綜合考慮農田水利方面的特殊要求;⑤在水文條件不良或地下水位很高的路段,應考慮適當的路基高度;⑥在保證路基的強度和穩定的前提下,爭取填挖平衡,節省土石方及其他工程量,降低工程造價;⑦考慮到今後公路改建時,盡量利用原有路面作為新路面的基層或面層的下層;⑧縱坡設計應與平面設計密切配合協調。

  城市道路縱斷面設計原則 除參照公路縱斷面設計的原則外,尚須註意下列各點:①為使道路兩側街坊地面水的順利排除,一般應使路緣石頂面標高低於兩側建築物的地面標高;②要為城市各種地下管線的埋設提供有利條件,並保證人防工程與各類管線有必要的最小覆土厚度;③對一些具有影響的立面控制點,必須與道路平面控制點綜合分析研究;④應與相交的道路、廣場等出入口有平順的銜接;⑤對非機動車行駛較多的道路,應充分考慮非機動車的爬坡能力和下坡時的安全性;⑥研究附近地區的豎向設計,以協調城市地區的立面佈置和填挖土石方的調配。

  縱坡 道路縱坡的大小,直接影響到行車速度和性能,道路建設投資和運輸成本等一系列的問題。最大縱坡的確定,必須保證車輛能以一定的車速在道路上安全行駛,上坡時順利,下坡時不致發生危險。

  坡長限制 汽車上坡時如坡道過長,必須用低排擋行駛,燃料消耗增加,機件也容易損壞;下坡時易使制動器發熱失效而發生交通事故。因此,當道路縱坡度大於5%時,為瞭行車安全和便利,其坡段長度需要加以限制,並相應設置坡度不大於2~3%的緩和坡段。

  縱坡折減 汽車在既有縱坡又有彎道的路段上行駛時,曲線內側行車軌跡較道路中線處短,因而車行道內側的縱坡相應大於道路中線處的設計縱坡;又由於半徑小的曲線上有超高,故車行道外側縱坡常大於道路的設計縱坡;為瞭保證汽車在小半徑曲線路段上安全而不降速行駛,應將彎道處的縱坡有所折減。

  豎曲線 道路縱斷面上的設計縱坡線系由許多直線和轉折點組成。由於縱坡的凸形限制瞭駕駛員的視野,而凹形轉折因車速加快和行車方向的突然改變,不僅使乘客感受不舒適,載貨受到震動,也限制瞭夜間行車頭燈照射的距離。因此,為瞭使路線順適,行車安全平穩,路容美觀等原因,需要在路線縱坡轉折處設置曲線使之緩和,這種曲線稱為豎曲線。並按縱斷面上轉坡是凸形或凹形的不同,分為凸形豎曲線(根據設計車速,保證行車視距的要求而設置)和凹形豎曲線(根據設計車速,保證汽車行駛時沖擊的緩和,以及乘客的舒適要求而確定)。豎曲線有拋物線形和圓弧形等,中國道路上多采用圓弧形豎曲線,簡稱圓形豎曲線。

  

參考書目

 路線設計手冊編寫組:《公路設計手冊──路線》,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