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稱公路隧道。修築在山區公路或城市道路上,主要供汽車及非機動車通行的地下隧道。

  簡史 世界上最古老的道路隧道是西元初在羅馬的那不勒斯挖成的波西利波巖洞,長約1公裡,無襯砌,至今還在運用。至20世紀80年代初,世界上最長的道路隧道為穿越瑞士阿爾卑斯山的聖哥達公路隧道,全長16.3公裡。現在世界各國,尤其是一些多山國傢,如日本、義大利、瑞士等為瞭提高線路標準和運輸效率,修建瞭很多道路路隧道。

  1949年以前,中國僅有十餘座道路隧道,最長的不過200米,大部分為單車道,無襯砌。現在全國道路隧道的數量已為1949年的10倍,較長的有河南省輝陵公路長1400米的向陽隧道,四川省重慶市長706米的歌樂山隧道。它們在改善公路行車條件,提高運輸效率等方面起瞭很大作用。上海市黃浦江打浦路隧道,全長2761米,為中國第一條水底道路隧道。現在正動工興建第二條黃浦江道路隧道。

  類型和功用 按隧道所處位置,分為山嶺道路隧道、水底道路隧道和城市道路隧道。在地形復雜的山區公路選線中,采用隧道可為選線提供最佳方案。因隧道能克服高程障礙,縮短線路長度,減小坡度和曲率,從而提高線路技術標準。但隧道造價高,在選線時須進行技術經濟比較後決定取舍。在城市道路上修築水底隧道以代替橋梁,其穿越河道所需的總長度一般較橋梁為短,而且不妨礙航運所需的凈空。當高速道路通過城市時,修築隧道可使線路順直、縱坡很小和路面較寬,並避免平面交叉。

  平、縱斷面和橫斷面 道路隧道要盡量設計成直線。若受地形或地質條件限制而必須設置曲線時,應根據道路等級按不設超高的平曲線半徑設置。水底隧道如用盾構法施工,也宜做成直線或大半徑曲線。

  隧道內的縱坡不宜大於3.5%,也不應小於0.3%。前者是為瞭避免汽車因上陡坡而產生過量的有害氣體和煙霧,並為重車下坡時能安全制動;後者是為排水需要所設的最小坡度。

  較長的山嶺隧道內采用雙向人字坡,短隧道可用單向坡。水底隧道則用凹形的縱斷面,在最低處設集水井用泵排水。

  隧道的橫斷面視其埋深和施工方法而定。埋深較大的山嶺隧道常用礦山法施工,采用頂拱直墻或曲墻斷面;淺埋的城市隧道用明挖法施工時可用矩形斷面。水底隧道的水下段如用盾構法施工常用圓形斷面;如用沉管法施工,大多為矩形斷面。河岸段視其埋深大小,可用明挖法、地下連續墻法或連續沉井法施工(見地下連續墻、地下工程沉井法施工),而常采用矩形斷面。

  隧道襯砌的凈空限界應隨道路等級和車道數目而定。為瞭方便行人通過,可在隧道一側或兩側設置人行道。短隧道內通常可不設人行道而隻設路緣石,並視需要情況設置壁龕式避車洞。為瞭通風需要,應在隧道內分隔出通風道,必要時可將橫斷面擴大。

  通風和照明 由於汽車排出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以及汽車行駛時所揚起的塵土,均使隧道內的能見度降低,因此除瞭極短的隧道外,要進行機械通風,使有害氣體稀釋到低於容許濃度,並保證汽車安全行駛所需的能見度。通風量按有害氣體的容許濃度確定。通風方式和系統見隧道及地下工程通風。

  道路隧道對照明的要求也較特殊。在交通繁忙的隧道內禁用車前遠距燈照明;隧道照明設施應使行進中的汽車和行人能安全通過隧道,減少人們的“地下感覺”,並為司機提供充分的視覺信息。在洞口附近可設置光過渡段,不使人從露天明亮處進入隧道時感到亮度差別過大,又能隨外界亮度的變化而自動調節。在隧道內部則可采用不間斷的燈光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