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的外形設計。根據道路上的行車特性確定道路平、縱、橫各投影面的諸要素,主要有:平面線形上的平曲線半徑、超高率、緩和曲線、曲線加寬、視距保證等;縱斷面上的縱坡、坡長、豎曲線等;橫斷面上的車道佈置、車道寬度、路拱和路面橫坡、分隔帶、路肩、邊坡等;以及道路交叉的佈設等。

  早期的道路幾何設計,主要是根據當地的地形條件和可資利用的材料,以經濟合理的造價提供在平面線形、縱坡和其他指標都符合一定標準的適用的路線,滿足瞭當時交通的需要要。隨著汽車運輸量的巨大增長、汽車性能的變化以及對駕駛者動態知識和心理狀況的瞭解,突出地要求現代道路能保證行車安全、迅速、經濟和舒適,同時滿足道路與環境協調和美觀的要求。這就需要對汽車在道路上行駛的動力性能,包括行車速度、道路通行能力、車輛尺寸和基本性能、安全視距等(見道路行車特性)做專門的研究,據此制定道路在平、縱、橫各投影面上諸要素的主要設計控制指標,作為道路定線和設計的重要依據。

  汽車行駛對道路平面的要求主要是保證一定的行駛速度、行車的橫向穩定性、安全和舒適(見道路平面);對道路縱斷面主要要求能根據汽車爬坡能力保持一定車速,克服地形障礙,節省油耗以及保證行車的縱向平穩和安全(見道路縱斷面);對橫斷面,主要應考慮通行能力、行車速度、安全及排水等要求(見道路橫斷面)。道路的平、縱、橫三個面及其所屬各要素都是相互關聯的,設計時需要綜合考慮。

  現代道路的發展趨向是高速、安全和舒適,平曲線半徑增大,緩和曲線和豎曲線增長,並更多地考慮環境協調和美觀。道路幾何設計的發展前景,將要求更多地著眼於安全性和舒適性,更多地從美學的角度考慮線型流暢,坡角圓滑,使道路與周圍環境協調,融為一體。

  

參考書目

 美國各州公路工作者協會著,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設計院譯:《公路幾何設計》,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1980。(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tate Highway Officials,A Policy on Geometric Desiɡn of Rural Hiɡhways,8th ed.,AASHO,Washington,1972.)

 路線設計手冊編寫組著:《公路設計手冊──路線》,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