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道路的使用任務、性質、等級、起迄點和控制點,沿線地形、地貌、地質、氣候、水文、土壤等情況,通過政治、技術、經濟等方面的分析研究,比較論證而選定合理的路線。它是道路勘測設計中的關鍵性工作。

  基本要求 在符合國傢建設發展需要的前提下,結合自然條件選定合理的路線,達到行車迅速、安全、舒適並使築路費用與使用品質得到正確的統一,要求做到:①充分利用地形地勢,回避不良地段,正確運用技技術標準,保證線形的均衡性,從行車安全、暢通和施工,養護的經濟、方便,使路線平、縱、橫三個面結合,力求平面短捷舒順,縱斷面平緩均勻,橫斷面穩定經濟;②註意山、水、田、林、路的綜合治理,做到少占耕田;③貫徹工程經濟與運營經濟相結合的原則,在條件許可時,應論證地選用較好的指標,以提高公路的使用質量。對於分期修築的路線,應註意到使前期工程能為後期所充分利用。

  選線步驟 道路視察是根據規劃路線,初步確定路線總體佈局,擬定路線的基本走向;踏勘測量中的選線是選定路線的有利地帶,決定路線分段佈局,選定輪廓線位;詳細測量中的定線是最終確定路線的合理位置,即“插大旗”的工作。按照選定的路線方案,在地面上確定道路中線的具體位置就是道路定線。

  道路選線分為實地定線、紙上定線、航測選線及電子計算機選線。實地定線一般均采用手水準放坡,結合地形確定控制斷面,考慮線形標準,最後擬定曲線及直線位置,確定交角點及路線的具體位置。對山區復雜路段及重要路線,可利用1:500~1:2000比例的地形圖先在紙上定線,最後實地現場佈線。紙上定線時,先按路線平均縱坡擬定導向線(零點線),再擬定交角點及曲線半徑,具體佈設路線。同時繪出導向線的縱坡線,比較研究最後確定路線方案。

  山區公路的定線步驟:①全面佈局。首先廣泛勘察山形、地質情況,撇開不良地帶,逐步縮小路線活動范圍,然後進一步上下反復勘察,確定控制點(如山脊埡口)和延展路線的地段,做好整體佈局。②逐段安排路線。按全面佈局所定控制點分段安排路線,安排好一段,定好一段線位。③定線。沿著已安排好的路線輪廓確定路線位置。山坡上的線位放上或放下,決定填挖工程的大小,必須在路線的橫向詳細研究後確定。

  不同地形條件下的公路選線特點 山嶺區路線選線 按照線路行經地區的地形地貌特征,主要有越嶺線、沿河(溪)線、山脊線三類,選線應考慮的關鍵問題,依類型特性而不同。①越嶺線多半以縱坡控制,主要為埡口選擇,過嶺標高的確定,以及埡口兩側路線的展延。②沿河線和山脊線多半以方向控制,沿河線主要為路線沿哪一岸行進,線位高度的確定,以及跨河地點的選擇。山脊線主要為上山脊路線是否夠長,埡口選擇,以及在分水嶺哪一側佈線。③介於山脊線與沿河線之間的山腰(坡)線,則特別註意避免同一山坡上回頭曲線的重疊。

  平原區路線選線 應盡可能采用較高的技術標準,路線方向應服從路線總方向,平面線形平順,聯系集鎮,一般無坡度限制。

  丘陵區路線選線 應特別註意橫向土石方的平衡,結合地形兼顧平面及縱面。路線平面往往迂回曲折、縱面起伏。等級高的路線線直坡緩,等級低的路線則結合地形多起伏轉折。

  路線線形不僅要滿足汽車行駛的動力要求,保證行車的迅速通暢,還要滿足駕駛員的視覺與心理反應要求,保持線形有連續順適的外觀,與周圍景觀的協調。這就要求選線時註意線形各項標準的選用及其配合。如長直線或長陡坡下應避免設置小半徑的平曲線;直線與曲線要彼此協調而有比例地交替;再如平縱線形組合時,平豎曲線重合且平曲線包豎曲線可得到理想的平滑舒順的線形。路線要與周圍景物協調一致,可增加自然風光的優美。

  利用航攝照片及其鑲嵌復照圖,借助立體鏡儀器,建立室內立體模型進行道路選線,能較好地按三維空間選定路線。路線方案擬定後,沿路線地帶進行導線控制點測量,埋設標志。運用航攝大比例尺像片,通過精密立體測圖儀繪出等高線地形圖,即可進行紙上定線。利用電子計算機以數字地面模型儲存的航測數據,可進行全套的路線自動化設計。航測選線後的實地放線要確定明顯地物點作為定測放樣的控制點。目前,以衛星遙感信息為基礎的數字地形模型,已用於道路選線,並在多因素綜合選線及平面優化方面取得顯著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