隼形目鷹科兀鷲屬的1種(見圖)。

又名鬍子雕。分佈於歐亞大陸和非洲;在中國常見於青海、新疆、甘肅、西藏、四川,也偶見於雲南西北部、內蒙古等省(區)。

  體長900~1200毫米。頭和頸部因羽毛退化而裸露。嘴形高大而側扁,先端彎曲曲。額和頭頂有淡黃色絨狀羽,頦下有一小簇黑羽,形長如須。上體黑而有銀灰色光澤,胸、腹和跗蹠羽毛為淡黃白色,2齡幼鳥上體羽緣為桂紅色,下體桂紅色但有白色條紋,頭部的絨羽漸為絲狀羽替代,頸部有很長的矛狀羽;3齡幼鳥與成鳥相似,但翎領有桂紅色羽緣。成鳥兩性羽色相似。

  棲息於高原和山麓,常10~20隻成群的飛翔,翅長且形尖而大。兩翅飛翔時發出笛子般的聲音。每年的1~2月開始交配。在巖壁凹陷處營巢,以枯草等為主要材料,內鋪獸毛和細枝。每窩產卵1~2枚。卵短橢圓形,粉褐色,具暗色斑,有的黃白色具赤褐色斑紋。4月雛鳥出殼,6月底長出暗褐色羽毛。主要以屍體為食,偶爾捕食活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