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科學傢探險傢和人類測量學傢。1822年2月16日生於伯明罕,1911年1月17日卒於倫敦附近的薩裡。C.R.達爾文的表弟。青年時代即對學校和教會教育不感興趣,從1845年起投身於探險旅行,曾深入西南非獲得不少有價值的資料。。1853年當選為皇傢地理學會會員;1856年當選為皇傢學會會員。

  他是最早認識到達爾文的進化論適用於人類的學者之一,他認為進化論不僅從根本上否定瞭當時的神學,而且開創瞭有計劃地改善人類的可能性。他創造的“優生學”一詞,意味著用科學方法(選擇婚配)可以增加人類中具有較高體力和智力者的比例。他創導的優生運動很快風靡歐美。早在1875年,他就明確地把對人類的影響區分為先天的和後天的兩部分。他確信同卵雙生具有相同的遺傳結構,故他們之間的任何差別都必定是由環境所決定。他對體力和特殊天才的遺傳尤為註重,在研究中他特別重視所查特征的數量表現。為瞭表述不同親屬之間的相似程度,他首先把回歸系數(見生物統計)這一統計學概念引入遺傳學,為人類遺傳學的數量研究奠定瞭基礎。他的大多數著作都顯示瞭他對定量測定的重視和才能,他在長達30多年的歲月中致力於改進測量標準。一生共寫瞭9本書和大約200篇論文,涉及領域極廣,主要有:《人類能力探究》(1883)、《指紋》(1893)、《氣象測量》(1863)等。但他的主要興趣仍在於改進人類的體質和智力,在整個後半生中致力於宣傳優生學。他關於體力和智力均由遺傳決定的主張,在當時是獨樹一幟的。達爾文讀後在給他的信中寫道:“你在這一點上使我這個反對派轉變過來瞭,我過去一直認為,除瞭傻子而外,人與人隻在熱心和勤奮上有差別,在智力上卻並無二致”。達爾文在《物種起源》(1859)一書中尚未提到高爾頓,但在《人類的由來》(1871)一書中就多次引用高爾頓的論點瞭。高爾頓優生學中有些強調種族優越的部分後來被希特勒利用,殘酷排猶、屠殺人類。其實高爾頓所提倡的優生學本意在於改善人群的素質,並非著眼於創造個別“精神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