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科昆蟲的1種。主要異名有Aphis sacchariLongiunguis sacchari。寄主植物為荻草、高粱、甘庶。除中國西北部分省區和歐洲外,幾乎普遍分佈。是中國北方高粱產區的大害蟲,在東北、內蒙古、山西、山東、河北等地常大發生。群集葉反面吸食汁液,嚴重時使葉變紅、莖稈彎曲、不能抽穗。能傳帶粟紅葉病毒。無翅孤雌蚜體長1.8毫米。活體黃色。腹部第8節有背中橫帶和毛2根。有時第7節和其他節以及後後胸有斑或帶。體表光滑。觸角第3~6節的長度比例為100:87:70:31+139。喙不達中足基節,末節長為後跗節2節的0.85倍。跗節第1節毛序3,3,2。腹管短圓筒形,長為尾片的0.82倍。尾片有毛8~16根。有翅孤雌蚜腹部第1~4節和第7節有緣斑,第1~8節各有橫帶,有時中斷。觸角第3節有環狀次生感覺圓8~13個,排成不整齊的一行,1~2個位於列外。翅脈粗黑。

  以受精卵在荻草基部和葉鞘與基桿的縫隙間越冬。春季在荻草上孤雌胎生,第3代為有翅型,向高粱幼苗遷飛,在7月上旬以前隻在苗基部少數小葉片上繁殖為害,數量不多。7月中旬以後再次發生有翅蚜遷飛擴散,遍及全株,8月上旬前後達到為害的高峰。秋末發生有翅性母和有翅雄蚜向荻草遷飛。雌、雄交配產卵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