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輻射能轉換為可測信號的器件。探測器的基本原理是,輻射和探測介質中的粒子相互作用,將能量全部或部分傳給介質中的粒子,在一定的外界條件下,引起宏觀可測的反應。對於光學波段,輻射可以看作光子束,光子的能量傳給介質中的電子,產生所謂光子事件,輻射能轉變為熱能(如熱電偶)、電能(如光電流和光電壓)、化學能(感光乳膠中銀顆粒的生成),或者另一種波長的輻射(螢光效應)。根據這些能量和輻射,設計各種不同器件,以測量天體的輻射能量。輻射探測器的主要性能是:

  ①探測量子效率 指光子和探測器在作用的初始過程中,產生的光子事件數和入射光子數之比。它描述探測器接收和記錄信息的能力。入射光子有可能穿透介質或被介質反射。有時介質要吸收幾個光子引起一次光子事件,有時產生的光子事件未被檢測,所以一般探測器的量子效率小於1。

  ②響應度 又稱靈敏度,等於探測器輸出信號和入射輻射功率之比。輻射功率增加時,輸出信號也成正比地增加,這樣的探測器稱為線性的,否則稱為非線性的。

  ③分光響應 又稱分光靈敏度,指單色輻射作用時探測器的靈敏度。它表征探測器對不同波長輻射的響應特性。分光響應隨波長變化的探測器,稱為選擇性的,反之稱為非選擇性的。以探測器最敏感波長處的響應為單位的分光響應,稱為相對分光響應。

  ④探測率 等於探測器能探測的最小輻射功率的倒數。任何探測器都有噪聲,比噪聲起伏平均值更小的信號實際上檢測不出來。產生如噪聲那樣大的信號所需的輻射功率,稱為探測器能探測的最小輻射功率,或稱等效噪聲功率。有時用探測率描述探測器的靈敏度。

  天文探測器要求具有寬敏感波段、高量子效率、高探測率、高分辨率和快速響應度。人眼是最早的天文探測器。十九世紀照相術發明後,照相底片一直是天文學研究的重要工具。二十世紀中葉起,廣泛采用光電探測器,現今已有適用於從紅外線到γ射線的各種光電器件。高空探測和行星際航行開展以來,核物理研究的各種高能探測器也相斷應用於天文觀測。在不同波段使用的各種輻射探測器如下表。

不同波段使用的各種輻射探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