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發現於雲南省澄江縣城東南帽天山早寒武世早期地層的動物群(見彩圖)。以多門類海生軟軀體和保存有軟體部分的古無脊椎動物化石為代表。包括海綿、腔腸動物、蠕蟲、腕足類、軟舌螺、內肛蟲、節肢動物和一些分類位置不明的化石。化石豐富,其軟體組織、器官保存完美,是迄今世界上已知少數幾個早期珍貴無脊椎動物化石產地之一。

撫仙湖蟲

小舌形貝

尖峰蟲

古萊德利基蟲

東方日射貝

真形星口水母

帽天山蠕蟲

澄江動物群

  化石產於下寒武統筇竹寺組三葉蟲帶下部厚約50米的巖層內。其銣-鍶全巖等時線年齡值約為5.7億年。

  已發現在十多層巖層內保存有較完美的化石。巖層為黑色、灰黑色微細水平層理發育的泥巖夾薄層至中厚層粉砂巖,風化後呈灰綠、灰黃色,其中見有黃鐵礦晶體,屬於淺海靜水還原環境的陸源碎屑堆積,很可能是個半封閉海灣或遠濱帶沉積。

  澄江動物群海綿化石至少由11屬20種組成,保存著球形、柱形、倒錐形等完整外形及彼此聯接成各種網的完整海綿骨針。腔腸動物中的水母隻有軟軀體,很難保存為化石,但澄江動物群中水母化石為主要組成成分之一,它們的輻管、環肌、中央腔和口部構造清晰可辨。以軟組織為主的蠕蟲化石也保存瞭清晰的體表構造、吻部構造、腸道和尾刺。腕足類中的海豆芽,保存瞭一般難以保存的從兩殼瓣內向外伸出的一條長的肉莖。許多節肢動物保存瞭觸角、鰓肢、腿肢、腸道等構造,形態栩栩如生。內肛蟲的足杯蟲保存瞭萼、苞片、柄、胃囊、排泄管等構造,十分珍貴。奇特的蠕形動物微網蟲(圖1)、完整的軟軀體的發現,對單獨保存的網鱗狀骨片化石研究工作是一重要突破,將為解開早寒武世小殼化石之謎提供瞭重要啟迪。形態奇特的蠕形幼物火把蟲(圖2)前端具一可伸縮的吻,軀幹前端背方具5對分節的觸手,可能與現代環節動物有親緣關系。㑩哩山蟲是節肢動物與環節動物之間過渡性的蠕形動物,它的發現極為重要;由一個頭節,15個體節組成,每一體節具一對葉足;它與現代有爪類、六足類和多足類的起源有關。

  澄江動物群目前已研究發表化石有:

  海綿化石 細絲海綿Leptomitus;小細絲海綿Lepto-mitella;擬小細絲海綿Paraleptomitella

  水母化石 輪盤水母Rotadiscus;星口水母Stel-lostomites;雲南水母Yunnanomedusa

  蠕蟲化石 帽天山蟲Maotionshania(圖3);環蝕蟲Cricocosmia;古蠕蟲Palaeoscolex

  大型雙瓣殼節肢動物 等刺蟲Isoxys;融殼蟲Com-binivalvula;古蟲Vetulicola;鰓蝦蟲Branchiocaris;銳蝦蟲Perspicaris

  其他節肢動物 納勞蟲Naraoia;尖峰蟲Jianfengia(圖4);始蟲Alalcomenaeus;撫仙湖蟲Fuxianhuia;跨馬蟲Kuamaia;菱頭蟲Rhombicavaria;㑩哩山蟲Luolishania;網面蟲Retifacies;奧代雷蟲Odaraia;刺節蟲Acanthomeridion;尾頭蟲Urokodia

  內肛動物 足杯蟲Dinomischus

  分類位置不定 微網蟲Microdictyon;火把蟲Fa-civermis

  澄江動物群的時代介於前寒武紀末期的伊迪卡拉動物群和寒武紀中期的佈爾吉斯頁巖動物群之間,正處在隻有軟軀體後生動物的伊迪卡拉動物群出現之後和生物門類已相當齊全的佈爾吉斯頁巖動物群出現之前。因此,澄江動物群的發現與研究,對於探討無脊椎動物的早期演化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對闡明寒武紀早期地球演化發展的奧秘也提供瞭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