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子葉植物綱五椏果亞綱的1科。幾乎全為陽性木本植物。葉互生,無托葉,通常無葉柄,葉體小,多呈鱗片狀,草質或肉質,且多具泌鹽腺體。花集成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稀單生;通常兩性,整齊,4~5數。花萼深裂、宿存。花瓣分離,散落或宿存。雄蕊同數至多數。花絲常分離,稀基部結合,花藥2室、縱裂。子房上位,1室,心皮2~5,側膜胎座,稀為基底胎座。花柱離生或無,有時結合,柱頭頭狀。蒴果圓錐形,內生多數種子,室背開裂。種子全面被毛或僅頂端具柔毛成芒柱。全世界僅有檉柳屬水柏枝枝屬、紅砂屬3屬。約126種。大多產於撒哈拉-戈壁荒漠,為歐亞溫帶和高山分佈,少數種分佈在歐亞草原區和與其相鄰的沿河和濱海特殊生境上。中國3屬均產。

  紅砂屬 全世界22種。半灌木或小灌木。多生礫質和粘土質石膏荒漠,由平原到幹旱的高山。中國產3種2變種。紅砂主產亞洲中部,常為荒漠群落的建群種。五柱紅砂和黃花紅砂為亞洲中部特有種。

  檉柳屬 約90種,主要分佈在亞、非洲,部分在歐洲的幹旱和半幹旱區域,沿鹽漬化河流泛濫地和濱海鹽堿灘地,可以分佈到森林地帶。這一屬還間斷分佈於南非西海岸。大多數種類分佈在平原半荒漠及荒漠區。在鹽漬化荒漠河谷平原及濱湖,一些種常常成為荒漠河岸林的主要組成成分。紅柳分佈最廣,是一個多型的古地中海種。常成為不同類型的荒漠河岸林的建群種。本屬在中國產19種,其中有7種為特有種。棰柳為華北特有種。T.austromogolica則為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荒漠平原和幹草原地區特有種。其餘的多為吐蘭,亞洲中部種。非洲撒哈拉流沙上特有的抱莖葉類型無葉檉柳在中國臺灣省沙地有引種,它與中國近年來發現的T.ta-klamakanensis非常相似,同是流沙先鋒樹種。

  水柏枝屬 是一個歐亞溫帶高山屬,約有13種,主要分佈在中國西藏及其鄰近地區,以喜馬拉雅為發生中心和分佈中心。中國產10種。

  起源進化 許多學者認為檉柳科植物起源於一個與水柏枝屬和10個雄蕊的檉柳相近的共同祖先。然後沿著兩條路線發展。一為紅砂組,一為檉柳組。檉柳組又沿著兩支向前發展。一為水柏枝屬,一為檉柳屬。檉柳屬中雄蕊10枚的最為原始,花5數的又較4數的原始。抱莖的鞘狀葉類為一特殊的進化支。

  意義 檉柳科植物在荒漠地區有廣泛用途。對防風固沙、維持生態平衡起著很大的作用。3屬植物的樹皮均含有較多的單寧。檉柳還廣泛用作房建、小工具材、放牧、編織、藥用、蜜源和燃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