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體或土體主要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發生位移所形成的地表形態。這種位移的特點是整體向下運動,統稱為塊體運動,包括崩塌、滑動、蠕動、泥石流等。常見的重力地貌有崩塌面、崩塌倒石錐、滑動面、泥石流體、蠕動土屑等。大多數重力地貌的形成和發展,有賴於流水的誘發。由於流水的介入,坡面的磨擦阻力減小,使巖體或土體整體地向下運動,這與流水的面狀侵蝕和溝狀侵蝕(見河流作用)有顯著的不同。促使重力地貌發生的流水,並不成為搬運這種物質的介質,它隻起給這種物質充水和潤滑的作用。重力力地貌都發生在坡度較大的地區,多為山區的災害性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