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席三,別號協三。中國動物學傢、遺傳學傢,生物學史傢。1894年2月8日生於江蘇邗江縣瓜洲鎮,1957年11月15日卒於北京。1914年7月上海中國公學院大學部預科畢業。同年9月考入南京金陵大學農林科,1918年畢業獲農學士學學位,並留校任育種學助教。1919年考取清華學校,公費赴美留學,入康奈爾大學研究院為研究生。次年春轉為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動物系研究生,曾在美國細胞學傢E.B.威爾遜實驗室進修,1921年夏獲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後從T.H.摩爾根專攻遺傳學。1922年回國,任東南大學生物系教授,兼在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從事科研,1925年起,歷任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央大學、西南聯大等校生物系教授。抗日戰爭勝利後,繼續任清華大學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1952年院校調整後,任北京大學生物系教授,兼任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室主任,1957年任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所長。

  他畢生從事教育和科研,1924年編著《普通生物學》,1928年改名為《復興高級中學教科書·生物學》,18年間(1933~1951)此書共印發瞭181版,影響很大。他先後教過動物學、無脊椎動物學、進化論、組織學、動物生理學、遺傳學、生物學史等課程,培養瞭大批人才。在遺傳學方面,他著重研究瞭金魚的變異、遺傳與演化。先後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瞭《金魚外形的變異》(1925)、《金魚的變異、進化和遺傳》(1927)、《金魚的遺傳、透明和五花》(1928)、《金魚按照孟德爾遺傳的初次發現》(1929)等論文。在中國科學史方面,他發表瞭《金魚傢化史與品種形成的因素》(1954)、《關於鳥鼠同穴問題》(1955)、《我國古代學者關於化石起源的正確認識》(1956)、《中國古代關於進化論的貢獻》(1953)等論文,為中國生物學史的研究奠定瞭基礎。此外,他對蚜蟲的生長和螞蟻的社會行為也有深入的研究,他的《螞蟻的社會對它們築巢活動的影響》(1937)等論文,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重視。他在1940年被聘為中央研究院評議會評議員,1943年被選為中國動物學會會長,1947年被聘為北平研究院動物研究所通訊研究員,同年被聘為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中國委員會第一屆委員。1948年被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及北平研究院學術會議會員。1950年受中國科學院委托主持動物標本整理委員會工作,同年被選為中國動物學會理事長。1954年任中國動物圖譜編輯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委員會委員,《動物學報》編委會主任。1955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學地學部常務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