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物理學傢和數學傢。1819年8月13日生於愛爾蘭的斯萊戈郡,1837~1841年就學於劍橋大學。1849年起擔任劍橋大學盧卡斯教授席位。1851年被選為英國皇傢學會會員,3年後任皇傢學會秘書長達31年之久,1885~1890年任皇傢學會會長,1903年2月1日在劍橋逝世。

  斯托克斯在流體動力學、光學、光譜學和數學等領域都有成就,發表過大量理論與實驗方面的論文。他還系統地研究固體的彈性、波在彈性媒質中的傳播等問題。18842年起他相繼提出不可壓縮流體的穩恒流動理論和流體流動的摩擦理論。1845年,他和法國的C.-L.-M.-H.納維等人分別獨立地推導出粘滯流體的動力學方程(被稱為納維-斯托克斯方程),這項基本性的貢獻奠定瞭傳統流體動力學的基礎。1851年,斯托克斯推導出固體小球在粘滯流體中以勻速緩慢移動時所受的阻力為F=6πηaυ0(式中υ0為小球速度,η為粘滯系數,a為小球半徑),這是小球在流體中受重力作用自由降落的最終穩恒速度的近似公式,被稱為斯托克斯公式或斯托克斯粘性定律,它後來在氣象學領域以及密立根油滴實驗等許多問題中有重要的應用。斯托克斯把連續媒質觀點應用於彈性固體平衡及運動理論時區分瞭形變與容變兩種彈性模量。

  在光學方面他在1845~1846年提出光行差理論,研究瞭以太作為傳播光波的彈性媒質所應具有的性質問題。他研究瞭光的幹涉和牛頓環,於1849年提出光衍射的動力學理論,明確指出平面偏振波的偏振面與振動方向垂直。1852年,他解釋瞭不可見的紫外光通過螢石等轉為可見光的現象,並將這種光命名為“熒光”。他發現熒光體所發熒光的波長總比激發光的波長長(即斯托克斯線,後來人們發現溫度相當高時,熒光波長反而變短的反現象,即反斯托克斯線)。他提倡利用熒光現象研究物質對紫外線的吸收和用來進行各種有機物的光譜分析。1862年他還提出瞭關於晶體雙折射的動力學理論。他對光學許多方面的貢獻部分地反映在他於1887年出版的《論光》文集中。他還研究過大地的重力測量等問題。

  斯托克斯緊密結合物理研究的需要,對數學也作出瞭一定貢獻,例如在1849年提出矢量分析中關於空間線積分與面積分基本關系的斯托克斯定理,無窮級數及定積分計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