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蘚動物門的1綱,因其蟲體口的上部有一褶狀口上突起掩蓋而得名。僅分佈於淡水水域。中國已發現10餘種。除冠足類苔蘚動物如雞冠苔蟲等能在物體上緩慢匍匐行動外,都營固著生活。本綱群體分為羽柄型和冠足型兩大類,前者為接近直立的分枝狀或叢狀,後者為堅實的膠質團塊。

  形態結構 無多態現象。個蟲基本上呈圓柱形,體腔在個蟲間互相連通。觸手冠基部通過觸手間膜與體軀末端相連,除弗雷苔蟲外都呈馬蹄蹄形。觸手冠所含觸手常在100根以上。口位於觸手冠馬蹄形凹部內,其上方由口上突起掩蓋。在兩列觸手之間、馬蹄形彎曲的兩翼各有一纖毛溝,它們在口部匯合。體壁肌收縮時可使觸手冠外翻。消化管包括口、咽、食道、胃、腸和肛門。胃盲囊借胃緒與腹體壁相連。胃緒中空,並與肌纖維合並。神經節位於口上突起的基部。所有被唇類均為雌雄同體,卵巢位於個蟲末端腹體壁上,精巢通常位於胃緒上。卵子在卵巢上方的胚囊內發育。在蟲囊壁分化以後新個蟲直接由蟲體復制而成。能產生特殊的休眠芽。

  生活習性 絕大多數種類分佈在水深不到1米的緩流溪水、池塘和湖泊近岸處,但有的種類能分佈至水深200 多米的湖底。被唇類一般粘附在樹根或漂浮的樹枝的背蔭面、石塊或水生植物上,不同種類有不同的選擇性。光照條件良好的堿性(pH7~9尤其適宜)水域有利於它們的生長。被唇類通常以細菌、矽藻、鞭毛藻、輪蟲等為食。被唇類分佈很廣,由於休眠芽的散佈而擴大瞭種族生存的范圍。

  某些被唇類在水中大量繁殖會堵塞工廠的水管系統,死亡後常造成水質污染;某些種類是某些淡水無脊椎動物和某些魚類的餌料。被唇類對水質十分敏感,酸性水和堿性過強的水都不利於它們的生長。休眠芽是被唇類抵抗不利外界條件的一種適應。許多被唇類的體壁本身為膠質,對幹燥有一定的抵抗力。

  分類 被唇類是苔蘚動物中最原始的類群,與某些狹唇類(環口類)和裸唇類(櫛口類) 有些相似,因其體壁無鈣質成分,故未見其化石。有人推測被唇類最早出現於中生代。被唇綱的分類系統通常僅包括羽柄目(Plumatellina)1個目,下分羽柄科(Plumatellidae)、弗雷科(Fredericellidae)、冠足科(Lophopodidae)和雞冠科(Cristatellidae)4個科。

  

參考書目

 J.S.Ryland,Bryozoans,Hutchinson University,Liberary,London,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