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發現的直立人化石之一。北京猿人遺址位於北京西南約40公裡的周口店村(39°40′N;115°53′E)附近的龍骨山的北坡,在周口店化石地點的編號中,編為第一地點。

  先後發現的北京猿人化石有:完整的和比較完整的頭蓋骨六具,頭蓋骨殘片8塊、面骨6塊、下頜骨16件、牙齒153顆(其中單個牙齒是58顆)、殘破的大腿骨7段、脛骨1段、上臂骨3段、鎖骨1段、腕骨1塊。這些材料均屬於40多個個體。

  北京猿人頭蓋骨低平,額向後傾(圖1);從前面看,眼眶上方有粗壯的眶上圓枕,兩側眶上圓枕在眉間連接一起,圓枕與額之間有一深溝(圖2);在頭後的枕骨上也有一顯著圓枕,枕圓枕與乳突上脊相接;腦殼較厚,頭骨最寬處在耳孔上後方,頭骨內壁上的腦膜中動脈壓痕以顳上支最大,細小分支較稀少。成人腦量平均1088毫升。北京猿人的嘴部較現代人向前突出;下頜骨無下頦;牙齒粗壯,咬合面比現代人有較多的皺紋。大腿骨在長度、形狀和肌肉附著處與現代人相似,與現代人不同的是現代人大腿骨中部骨幹的前後直徑大於左右徑,北京猿人則左右徑大於前後徑,骨壁也較厚、髓腔較小。除此以外,其他特征與現代人相似。根據北京猿人上述基本特點與爪哇猿人有共同之處,現在一般將這一階段的人類都歸於直立人(Homo erectus)這一種中,北京猿人標本又由於形態特點上的細微差別及地區差別被訂為北京亞種,這樣它的學名應為直立人北京亞種(Homo erectus pekineusis)。

  北京猿人遺址的堆積厚達30多米,中國古生物學傢楊鐘健最早根據堆積物的性質,把這些堆積物劃分為13層。1979年開始的周口店綜合研究中,在原13層以下增加瞭5層,共為18層。人類化石大部分出自楊鐘健所劃分的4~10層。在第一地點除發現人類化石外,還有北京猿人使用過的石器、用火的遺跡以及90多種哺乳動物化石,像:居氏大河貍、劍齒虎、中國鬣狗、腫骨鹿、李氏野獵、三門馬、披毛犀等,都是北京猿人時期具有代表性的種類,其地質時代為中更新世。經古地磁法、鈾釷系法、熱釋光法和裂變徑跡法的測定,含北京猿人化石的層位的年代為20多萬至50萬年。